首页 历史故事 中国卷:孙中山为中国临时总统发表的开创性宣言

中国卷:孙中山为中国临时总统发表的开创性宣言

时间:2024-03-0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讲话实录“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即使后此之艰难远逾于前同,而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必使“中华民国”之基础确定于大地,然后临时政府之职务始尽,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

中国卷:孙中山为中国临时总统发表的开创性宣言

3.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背景资料

本篇演讲是1911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举行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上的宣誓书。全文主题明确。在严肃的宣誓词中,孙中山先生用古今典范深刻阐述了就职后的治国方略,可谓是宣誓词中的上乘之作。

讲话实录

“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余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国民以为于内无统一之机关,于外无对待之主体,建设之事更不容缓,于是以组织临时政府之责相嘱。自推功让能之观念以言,文所不敢任也;自服务尽责之观念以言,则文所不敢辞也。是用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敢披肝沥胆,为国民告。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

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上遍于十余行省。虽编制或不一,号令或不齐,而目的所在则无不同。由共同之目的,以为共同之行动,整齐划一,夫岂其难,是日军政之统一。

国家幅员辽阔,各省自有其风气所宜。前此清廷强以中央集权之法行之,遂其伪立宪之术;今者各省联合,互谋自治,此后行政,期于中央政府与各省之关系调剂得宜。大纲既挈,条目自举,是曰内治之统一。

满清时代,借立宪之名,行敛财之实,杂捐苛细,民不聊生。此后国家经费,取给于民,必期合于理财学理,而尤在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是曰财政之统一。(www.xing528.com)

以上数者,为政务之方针,持此进行,庶无大过。

若失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面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循序以进,不为幸获。对外方针,实在于是。

夫民国新建,外交内政百结繁生,文自顾何人,而克胜此?然而临时之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十余年来从事于革命者,皆以诚挚纯洁之精神战胜所遇之艰难。即使后此之艰难远逾于前同,而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必使“中华民国”之基础确定于大地,然后临时政府之职务始尽,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今以与我国民初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四万万之同胞共鉴之。

经典解读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恐怕是最具历史意义的一件事了。这不仅仅标志着历时数千年的黑暗而腐朽的时代的终结,更意味着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的到来。

在这篇演讲词中,孙中山先生横跨古今,不仅回顾了民主主义者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而且对国民政府未来的治国方略作了展望,虽然只有短短一千字,但其通篇都充满了孙中山对于民主主义的坚定信念。更何况,民主共和国建立这件事本身,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振奋人心的一件事。

名句赏析

“临时之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十余年来从事于革命者,皆以诚挚纯洁之精神战胜所遇之艰难。即使后此之艰难远逾于前同,而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必使‘中华民国’之基础确定于大地,然后临时政府之职务始尽,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今以与我国民初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四万万之同胞共鉴之。”

国民政府是个什么样的政府?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中国四万万劳苦大众的命运?至少在当时,孙中山在这篇演讲词中,给了国人一个答案。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孙中山所发下的一个誓言,这个誓言不仅仅是代表国民政府向当时在场的所有听众发的,是孙中山本人对全中国四万万劳苦大众发的,更是孙中山对自己内心始终坚信的民主主义理念发的。难道,当时还有比这个誓言更能让人热血沸腾的话语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