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壤石油类污染物修复治理技术,解决石油污染

土壤石油类污染物修复治理技术,解决石油污染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机污染物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已经把治理土壤污染问题摆在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且已从政府角度制定了相关的修复工程计划。在土壤石油有机污染的防治措施中,目前国内外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大类型。微生物修复油类等有机污染物在国外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工艺简单,费用低廉,适用于大面积污染地区修复。

土壤石油类污染物修复治理技术,解决石油污染

有机污染物及其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已经把治理土壤污染问题摆在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且已从政府角度制定了相关的修复工程计划。德国在1995年投资约60亿美元用于净化土壤,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在土壤恢复方面的投资约有数百亿到上千亿美元[199-213]。但目前我国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治理工作的紧迫性还不是非常重视。另外,由于土壤的地域差异性、生态系统复杂性和土壤的不可流动性等特点,决定了土壤污染要比水污染或空气污染更复杂、治理难度更大。

在土壤石油有机污染的防治措施中,目前国内外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包括植物微生物修复)三大类型。

物理化学法主要是通过溶剂洗脱、热脱附、吸附和浓缩等物理化学过程将有机化合物从土壤中去除。表面活性剂是常用的污染土壤清洗剂,它能改进憎水性有机物溶解性,提高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热脱附法是指通过加热将土壤中污染物变成气体从土壤表面或空隙中逸出的方法。

化学法是将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分解或转化成为其他无毒或低毒性物质,主要包括化学修复技术、电化学修复技术、光催化修复技术、微波分解及放射性辐射分解修复技术等。但是化学修复技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费用高,且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可操作性也差;此外,对大规模的土壤污染,化学治理方法不宜实施。(www.xing528.com)

植物修复技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非耐性植物和耐性植物的耐重金属机理的研究[21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人开始注意到超积累植物及与其共存的微生物体系研究的重要性,将植物用于有机污染物修复的研究开始广泛展开[215,216]。我国国家863计划已将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列为专项[217]。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是指依据特定植物对某种环境污染物的吸收、超量积累、降解、固定、转移、挥发及促进根际微生物共存体系等特性,修复有毒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沉积物、地表水、地下水的一项绿色技术[218-220]。实际上,植物修复是利用土壤-植物-(土著)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来共同降解有机污染物,它是一项利用太阳能动力的处理系统,该系统中有机体的密度高,生命活性旺盛;由于植物、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多样性,该系统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去除污染物,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并且这一修复过程常伴随着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净化后的土壤更适合于植物生长;而植物的生长对于稳定表土、防止水土流失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221];并且其成本远低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处理[222]

微生物修复油类等有机污染物在国外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此方法为向污染区直接投放营养物质或供氧,促进土壤中以石油作为碳源的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或接种经驯化培养的高效降解微生物如特异工程菌等措施强化其降解力,以达到高效降解柴油的目的。这种方法工艺简单,费用低廉,适用于大面积污染地区修复。也可以将土壤挖出,集中起来对其进行微生物修复,这种工艺一方面限制了污染物的扩散与迁移,降低污染的范围;另一方面,也可以设计安装各种过程控制器或生物反应器优化微生物的降解条件。但这些专性菌只能降解特定类型的污染物,且外来菌易受到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只有大量接种才能形成优势,另外,易造成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不利;基因工程菌也同样存在生态风险,在国际上对其环境安全问题仍存在很大争议,实际利用仍受到严格的限制。

相对于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油污土壤生物处理法由于处理过程简单、费用低、易操作、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国内外研究和使用较多,它是油污土壤的一种高新处理技术,目前国内外均提倡利用生物技术处理油污土壤[223-2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