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肿的内分泌疾病分析和症状

水肿的内分泌疾病分析和症状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过量的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细胞内及体腔内,统称为水肿。体液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性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液。按病因,可将水肿分为内分泌性水肿、代谢障碍性水肿、内分泌相关性水肿三类。淋巴液的代谢减慢,肾血流量减少,心肌细胞间质水肿引发的心功能障碍,均是水肿发病原因。当合并甲亢性心脏病或低蛋白血症时,也可表现为下肢的凹陷性水肿。

水肿的内分泌疾病分析和症状

水肿(edema)是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体液积聚的病理现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过量的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细胞内及体腔内,统称为水肿。体液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性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液。按病因,可将水肿分为内分泌性水肿、代谢障碍性水肿、内分泌相关性水肿三类。

【发病机制】 在正常人体中,从毛细血管小动脉端滤出至组织间隙形成的组织液,与不断从毛细血管小静脉端回收入血管中的组织液常保持动态平衡。维持这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毛细血管内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隙的机械动力、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等。

水肿形成的机制有:①钠和水的潴留,如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如急性肾炎等;③毛细血管小静脉端静脉压增高,如心功能不全等;④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如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时的低蛋白血症;⑤淋巴液或静脉回流受阻,如丝虫病或血栓性静脉炎等。

【病因】

1.内分泌性水肿(endocrine edema) 是指以内分泌失调为主要原因引起的水肿。

(1)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缺乏,体内代谢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过多的透明质酸、黏蛋白、黏多糖硫酸软骨素等沉积在组织间隙,表现为非凹陷性水肿。淋巴液的代谢减慢,肾血流量减少,心肌细胞间质水肿引发的心功能障碍,均是水肿发病原因。

(2)甲状腺功能亢进:一般表现为胫前黏液性水肿与浸润性突眼。前者与黏多糖、黏蛋白样透明质酸沉积有关,后者一般认为系由于球后组织及眼肌中的脂肪浸润,黏多糖与透明质酸沉积,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等引起。当合并甲亢心脏病或低蛋白血症时,也可表现为下肢的凹陷性水肿。

(3)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大多数有分娩时大出血或垂体肿瘤、创伤、放疗、手术等病史。上述原因造成垂体前叶(腺垂体)功能减退,致使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促性腺激素缺乏,此外本症患者还往往合并营养不良,因而可出现黏液性水肿或凹陷性水肿等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

(4)皮质醇增多症:①糖皮质激素促进远端肾小管的阳离子交换,使钾离子排出,钠离子潴留;②盐皮质激素过多引起水钠潴留;③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质分解,使血浆蛋白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④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心肌的直接作用可影响心肌的功能;⑤糖皮质激素直接影响血管,同时引起糖耐量减低,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5)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孕激素不足致水钠潴留。

(6)特发性水肿:不明原因或原因尚未确定的水肿,多见于妇女,特别是有肥胖倾向的神经质女性。易受体位影响,立位时加重,卧位、安静时减轻或消失。病因虽不清楚,但多被认为与性激素有关。

(7)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过多致机体过多潴钠排钾,致水钠潴留、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8)异位ACTH综合征:与皮质醇增多有关。

(9)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内源性抗利尿激素持续性分泌,引起机体内水潴留,导致低钠血症。(www.xing528.com)

2.代谢障碍性水肿(metabolic edema) 是指由某些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水肿。如糖尿病、糖原累积病、遗传性酪氨酸血症、淀粉样变性等,这些疾病影响了糖、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代谢,造成组织器官损害,包括微血管病变,心、肝、肾等器官受累,而不是直接引起水钠潴留。

3.内分泌相关性水肿 ①内分泌相关性肾源性水肿;②内分泌相关性心源性水肿;③内分泌相关性肝源性水肿;④经前期水肿;⑤特发性水肿;⑥妊娠期水肿;⑦肥胖性水肿;⑧老年性水肿;⑨更年期水肿;⑩激素类药源性水肿。

【处置】

1.病因治疗

2.对症治疗

(1)休息。

(2)低钠饮食:轻度水肿约7g/d,中度水肿约5g/d,重度水肿为1~3g/d。

(3)利尿:随时测定电解质水平,调节利尿药物的量或更换利尿药物。

(4)抽出液体。

(5)腹膜透析。

(6)血液透析。

(7)腹水浓缩再灌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