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儿科疾病用药手册:小儿麻疹的症状、治疗和并发症

儿科疾病用药手册:小儿麻疹的症状、治疗和并发症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补充维生素A治疗小儿麻疹,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一般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长期服用无成瘾性和耐受性。原发性系麻疹病毒本身引起的巨细胞肺炎,多随其他症状消退而恢复。一般在患麻疹数年后出现进行性痴呆,肌阵挛性抽搐以及典型的“爆发-抑制”脑电图,最后昏迷,发生去大脑强直、死亡。

儿科疾病用药手册:小儿麻疹的症状、治疗和并发症

麻疹(measles)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以春季发病数较多,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诊断要点】

1.典型表现

(1)潜伏期(6~18d):后期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2)前驱期(3~4d):①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打喷嚏等卡他症状,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③发疹前24~48h出现麻疹黏膜斑。

(3)出疹期(3~4d):①高热: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嗜睡或烦躁不安,甚至谵妄、惊厥、咳嗽加重。②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颈部,逐渐蔓延至额面、躯干及四肢。呈玫瑰色斑丘疹,可融合成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③肺部:有湿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4)恢复期: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有糠秕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一般7~10d痊愈。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白细胞数增加,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加,提示继发细菌感染。

(2)病毒学检查:用ELISA法测定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鼻咽部脱落细胞内的麻疹病毒抗原;在感染早期从血液及鼻咽洗液中进行病毒分离。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温度和湿度。保持眼、鼻、口腔和耳的清洁,避免强光刺激。给予容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补足水分。

2.抗病毒治疗 暂无特效治疗。

3.对症治疗 适当降温,烦躁可适当给予镇静药。频繁剧咳可用非麻醉镇咳药或超声雾化吸入。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补充维生素A治疗小儿麻疹,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有条件可加用中药治疗。

【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1.抗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系广谱抗病毒药,可能机制是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磷酸化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药,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多聚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从而减少细胞内三磷酸鸟苷,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受抑制。

2.解热、镇痛抗炎药 本类药物有解热镇痛作用,其中许多药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但在化学结构上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亦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解热以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较好。其解热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和释放,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

3.镇静药 本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产生镇静作用,使患者安静、减轻或消除激动、焦虑不安。

(1)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属长效苯二氮类药物,通过刺激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内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提高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增强脑干网状结构受刺激后的皮质抑制和阻断边缘性觉醒反应。(www.xing528.com)

(2)巴比妥类药物:如苯巴比妥属长效巴比妥类药物,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加大,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癫。还能增强解热镇痛药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从而减弱传入冲动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有利于皮质抑制过程的扩散。

4.镇咳药

(1)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可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其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等或稍强。一般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长期服用无成瘾性和耐受性

(2)喷托维林具有中枢及外周性镇咳作用,其镇咳作用强度约为可待因的1/3。除对延髓的呼吸中枢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外,还有轻度的阿托品样作用,可使痉挛的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减低气道阻力。

5.维生素类药物 维生素A具有促进生长、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结膜、角膜等正常功能的作用,并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力;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补充维生素A治疗小儿麻疹,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续 表)

(续 表)

【并发症及其治疗】

1.肺炎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系麻疹病毒本身引起的巨细胞肺炎,多随其他症状消退而恢复。继发性肺炎常见于免疫功能缺陷的小儿,病原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临床症状重,易并发脓胸和脓气胸,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2.喉炎 继发细菌感染者较重,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应积极抗炎和雾化吸入药物治疗。

3.心肌炎 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一过性心电图改变,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治疗见相关章节。

4.神经系统

(1)麻疹脑炎:其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治疗同一般病毒性脑炎。

(2)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麻疹的远期并发症。一般在患麻疹数年后出现进行性痴呆,肌阵挛性抽搐以及典型的“爆发-抑制”脑电图,最后昏迷,发生去大脑强直、死亡。治疗困难,以对症、支持为主。

5.结核病恶化 病后患儿的免疫反应受到暂时性抑制,可使原有潜伏结核病灶变为活动甚至播散而致粟粒性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治疗见结核章节。

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常见维生素A缺乏所致干眼症,重者出现视力障碍,甚至角膜穿孔、失明。应尽早给予维生素A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