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国芝加哥社会经济阶层与精神病发病率的调查及影响因素

美国芝加哥社会经济阶层与精神病发病率的调查及影响因素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对美国芝加哥不同社会经济阶层中精神病的发病率、患病率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在大城市,以生活贫困的人群患病率高。精神分裂症的预后与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亦有密切关系,有家庭社会支持者预后要好,其复发率、致残率低于无社会家庭支持者。

美国芝加哥社会经济阶层与精神病发病率的调查及影响因素

社会精神病学是从社会学生态学文化差异等方面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已受到精神病学界的重视,近50年以来,已取得显著进展。

(一)管理模式的变革

20世纪60年代以前,精神病患者以监管为主,患者长期被禁锢在精神病院里,脱离家庭和社会生活,这不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反而会促使患者的精神衰退。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多种精神药物的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提高了控制精神症状的水平和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社会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影响着精神病患者的病程和预后,这就推动和促进了精神病管理模式的改变。如重视精神病院内的社会生活和改善环境,加强患者与家庭成员和社会的接触,有条件的实行开放式管理等,促使患者社会心理康复和早日返回社会。同时,积极开展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如在社区的综合性医院建立精神卫生机构,或以自然社区为单位,建立精神卫生中心,以解决本地区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社会就业,这被称为社区精神病学。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本国国情出发,建立了基层城乡三级防治网,城市以工疗站为主体,农村以开展家庭病床等社区精神病服务机构形式,以减少精神病患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的社会康复。

(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www.xing528.com)

应用公共卫生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调查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生态环境,发现精神疾病的发生率、患病率有所不同,这不仅为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方面提供了依据,而且为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研究手段。如对美国芝加哥不同社会经济阶层中精神病的发病率、患病率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大城市,以生活贫困的人群患病率高。国内12个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982)发现,其患病率与居民的经济水平呈负相关,即经济水平越低的人群,患病率越高。社会应激因素可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研究发现有社会(包括家庭)支持系统的人群,出现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率较无社会支持的人群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与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亦有密切关系,有家庭社会支持者预后要好,其复发率、致残率低于无社会家庭支持者。精神病遗传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是肯定了某些精神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同时也显示了环境因素及其文化因素也不可忽视。

(三)社会文化与精神疾病

对社会文化与精神疾病关系的研究又称跨文化精神病学。早在19世纪,著名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Kraepelin)就发现精神病在不同文化地区的分布有差异,以及精神病学家与社会学家的共同研究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可出现不同的精神病综合征,如北美印第安人的着魔状态(wnitigo)、马来西亚的残暴狂(amok)、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等地区华人中流行的恐缩症(koro)。国际上有9个国家对精神分裂症的跨文化协作调查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日利亚、哥伦比亚等)较工业发达的国家为好。这与社会文化、家庭背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不同有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患病率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对云南基诺族精神分裂症预后的调查,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特征的调查,少数民族酒瘾的调查以及恐缩症的流行学调查等,均发现社会文化影响着精神疾病的发病、症状、特征和预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