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西服装史:重要事件及概念简述

中西服装史:重要事件及概念简述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他自诩为太阳君,拥有无限王权,在他统治期间,法国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上统辖了整个欧洲,成为了欧洲最高统治王国。修建于1660年至1680年期间的凡尔赛宫就是极好的例证。而当时的意大利花边由于缺乏设计感和现代感,市场销售量日渐减少。

中西服装史:重要事件及概念简述

第三节 重要事件及概念

3.1大拉翅

大拉翅(见图2-8-16)是一种横长形的髻式,是满族妇女最常梳盘的发型。“大拉翅”是一种形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个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裱褙做胎。外面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需用时,戴在头上,不用时,摘下搁置在一边。

3.2指甲

女人留长指甲并用指甲套加以保护,是明清以来封建贵族广泛流传的时髦装饰,也是满族妇女特有的饰品之一。遗留下来的实物极为华丽,多在指甲套上镶上各种珠宝或金银,光彩照人。清代王妃贵妇等有闲阶层的女性,生活舒适清闲,因此把蓄指甲当作一种乐趣。当指甲长到一定程度,稍有磕碰,就会破损断裂,所以必须加以精心的保护。为保护指甲,选用金、银、镀金银、翡翠等珍贵材料制成的护甲套称之为“指甲套”。

img280

图2-8-16 晚清大拉翅,两翅开始变大变高,挽法复杂,此发式一般是假髻,由黑色缎或绒制成的头套,使用时直接戴上,再插上首饰即可

3.3花盆

花盆鞋(见图2-8-14)是满族妇女最具代表性的鞋款。鞋底极高,一般为一寸多,高者达二寸,也有更高些的,上宽下圆,似一花盆,故名“花盆底”。鞋以木为底,中部凿成马蹄形,故又称“马蹄底”。鞋底坚固,往往鞋已破损,而底仍可再用。新妇及年轻妇女穿着较多,一般小姑娘至十三四岁时开始用高底。

3.4顶戴花翎

“顶戴花翎”是清代表示官秩的帽子。顶戴俗称“顶子”,顶子上多用各色宝石与素金组成镶嵌物,以示品位,并用孔雀翎、蓝翎等插在帽顶上与顶子相连,故称“顶戴花翎”。这种饰俗也是女真人佩石插翎古习的遗风。

3.5马蹄袖

凡作为礼服之袍的袖端,都做成马蹄形。因其形状似马蹄而得名。起初,装马蹄袖是为便于骑马射箭,所以这种袍又称为“箭衣”。这种袖式在清代男子和八旗妇女的衣服上都有应用。有时将不开衩的袍当作礼服用时,则在衣袖的夹缝中用纽扣将另制的马蹄袖扣上,俗称“龙吞口”。行礼完毕以后将马蹄袖解下,袍仍做日常便服之用。

3.6马面裙(www.xing528.com)

img281

图2-8-17 晚清时期盛装女子,其上衣有着细致精巧的装饰,刺绣、镶滚、嵌挖和盘纽等的运用登峰造极,下着马面裙

马面裙是一款清代妇女的裙式,是我国传统名称。裙子两侧是褶裥,中间有一段光面,俗称“马面”(见图2-8-17),其实就是平幅的裙门、裙背。有的还在“马面”上刺绣人物、花草作装饰。按照西式裙类的名称,这种式样造型的女裙,称“间隔裥裙”。这些华贵的裙子只有在官僚富贵人家才能享用,平民百姓只是穿布裙、绢裙、粗布蓝裙之类朴素牢固型的。

3.7元宝领

晚清时期女子流行的一种领型。这种领高可掩至腮下,这种与鼻尖相齐的硬领使得任何脸型的女子都是鹅蛋脸的美人,其风行之盛自然可想而知(见图2-8-18)。

3.8民间织造业

清初,民间织造业发展缓慢,康熙年间(1662年至1722年)放松了对民间丝织业的限制,取消了民营织造业织机不得超过百张的禁令,民营织造业迅速发展。到清中后期,江宁苏杭等地拥有五六百架织机与二三千工匠的大型手工工场已经多见,纺织作坊散布全国。江南地区几乎家家有织机,织造业成为当地家庭收入的来源之一。清代逐渐形成了以南京、苏州、杭州为中心的三大丝绸生产中心。此时,民营织造已基本取代了官办织造的主导地位。

img282

图2-8-18 身着元宝领冬季旗袍的女子,这种与鼻尖相齐的硬领使得任何脸型的女子都是瓜子脸的美人,其风行之盛可想而知

思 考 题

1.清朝基本废除了明朝服制,试举例比较两朝服制之间的不同。

2.清朝的服制充分体现了封建等级的思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清朝女子的高底旗鞋有何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