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互联网对电视的影响:收视率观察

互联网对电视的影响:收视率观察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深化对电视的影响三网融合之趋势最近从政策层面再次得到确认并规划了方向和时间表,引发相关各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随着媒介融合趋势加快,互联网对传统电视板块的侵入将不断增强,网民与电视观众由分化而聚合,电视与互联网由竞争而融合,这必将重写媒体共生格局。同时数据也显示国内中心城市市场更多体现为电视收视的重度市场,而受众对互联网卷入的程度仍处在不断深入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对电视的影响:收视率观察

互联网深化对电视的影响

三网融合之趋势最近从政策层面再次得到确认并规划了方向和时间表,引发相关各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资本、技术、模式、方案等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其实三网融合只算是媒介融合的推手,是媒介融合过程中的技术呈现;媒介融合不只包含有网络融合,还涉及终端融合、组织融合、政策融合、媒介形态融合等多个方面,其中媒介融合的最高阶段被认为是媒介形态的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既相竞争又不断表现出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与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相竞合,呈现出新媒体化的传统媒体与未被新媒体化的传统媒体之间交杂混存的奇特景观。

随着媒介融合趋势加快,互联网对传统电视板块的侵入将不断增强,网民与电视观众由分化而聚合,电视与互联网由竞争而融合,这必将重写媒体共生格局。

在受众层面看来,平台和内容交相辉映,但是平台的影响渐趋明显,受众使用媒介时对平台和内容的互相选择模式成为新旧媒体竞合过程中成或者败的一个焦点。电视、互联网、电视台网站、互联网视频、互联网电视、网络电视台,其间平台推动媒介形态不断变化的轨迹清晰可见。

平台和内容交互发展的关系也影响着受众对不同媒介的使用。依CSM2009年基础调查数据,全国35中心城市人均(指15岁以上人口)每天使用媒介时间约387分钟,其中看电视时间占64%,其次是上网占22%,读报占7%,听广播占5%,看杂志仅占2%。上网时间已明显超过使用报纸、广播和杂志的总和(35城市中仅3城市例外),并且还在不断挤压受众使用传统电视的时间。(www.xing528.com)

将这35个不同城市受众按看电视时间分聚为两类:一类为收视重度市场,包括24个城市,其中人均每天看电视时间229分钟;另一类为收视轻度市场,包括11个城市,其中人均每天看电视时间191分钟。同时数据显示,电视收视的重度市场中,人均每天上网时间为115分钟,而电视收视的轻度市场中人均每天上网时间为122分钟,两者有7分钟差距。反之,如果将不同城市受众按上网时间分聚为两类:一类为上网重度市场,包括14个城市,其中人均每天上网时间142分钟;另一类为上网轻度市场,包括21个城市,其中人均每天上网时间101分钟。上网重度市场中人均每天看电视214分钟,上网轻度市场中人均每天看电视219分钟,仅5分钟差距。

这组数据对比显示,看电视和上网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竞争关系,看电视时间多则上网时间少,上网时间多则看电视时间少。同时数据也显示国内中心城市市场更多体现为电视收视的重度市场,而受众对互联网卷入的程度仍处在不断深入的发展阶段。

如果先按受众看电视时间聚成两类,再将两类城市按其受众上网时间分别聚类,则其中有16个城市归入一类(称A类),另19个城市归入另一类(称B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类城市人均看电视时间与人均上网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02;B类城市人均看电视时间与人均上网时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792。这显示出受经济水平、人口结构、地域文化等多重影响,电视与互联网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共生及竞争关系。如果网民同时也是电视收视的主体,则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明显;如果网民主体与电视收视主体之间有错位,则二者之间形成共生发展。但是毋庸置疑,随着媒介融合趋势加快,互联网对传统电视板块的侵入将不断增强,网民与电视观众由分化而聚合,电视与互联网由竞争而融合,这必将重写媒体共生格局。

(2010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