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袁枚鼓励孩子表达见解

袁枚鼓励孩子表达见解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袁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见解袁枚,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24岁中进士。对袁枚影响至深的有两位女性,一位是他的母亲,一位是他的姑母。母亲的喜好无疑激发了袁枚对诗文的热爱。她通晓文史知识,于繁忙之余督导袁枚的功课。殊不知,过多地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会变得在家唯命是从,在外不标新立异,当与他人的意见不合时,不敢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袁枚鼓励孩子表达见解

袁 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见解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24岁中进士。他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直抒胸臆;主张骈文散文并重。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

袁枚出生于仕宦之家、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袁滨专长刑名之学,他的母亲章氏也出生于名士之家。袁家很重视子弟的教育,袁枚7岁入学即开始读《论语》《、大学》等书,后又开始诵读《离骚》《、古诗十九首》等诗文。

对袁枚影响至深的有两位女性,一位是他的母亲,一位是他的姑母。袁枚的母亲深受“三从四德”的训育,恪守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她没有像当时很多妇女那样吃斋念佛,而是在空闲时吟咏诗文。袁枚在《先妣章太儒人行状》一文里曾说她“:不信阴阳祈祷之事……手唐书一卷,吟咏自娱。”母亲的喜好无疑激发了袁枚对诗文的热爱。

袁枚的姑母曾寡居在家。她通晓文史知识,于繁忙之余督导袁枚的功课。难得的是她敢于对封建传统伦理道德提出异议,例如曾列入“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埋儿事件,姑母作诗给予否定“:孝子虚传郭巨名,承欢不辨重和轻。无端枉杀娇儿命,有食徒伤老母情。”

袁枚母亲和姑母的言行无形中促使袁枚产生了反对泥古不化,倡导“人情”“、性灵”的思想。受姑母影响,14岁的袁枚写出了《郭巨埋儿论》一文,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的思想。博学的杨绳武评点说“:文如项羽用兵,所过无不残灭。汝未弱冠,英勇乃尔。”后来,袁枚受业于杨绳武,学业日有长进,终成清代的诗文大家。

父母提高卡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喜欢“听话”的孩子吗?(www.xing528.com)

2.当孩子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3.你曾与孩子平等地讨论过有争议的话题吗?

家长们往往喜欢孩子听话,这样可以少给自己找麻烦。殊不知,过多地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会变得在家唯命是从,在外不标新立异,当与他人的意见不合时,不敢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这实际上是强迫孩子顺从大家的意见,并不利于孩子的自我发展。

那么,在生活中,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允许孩子说出不同意见。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古国,封建意识在很多家长头脑中还有残余。其中之一就是喜欢儿女听话,百依百顺,容不得儿女的反对意见,更容不得儿女的反驳。但现在时代已经变了,再要求儿女们百依百顺是很难做到的,而且也不一定正确。儿女们有时的反对或不同的意见并不一定就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也不是对大人的不尊重。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本来就是既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在孩子说出不同的见解时,家长不要轻易责备孩子,即使他的意见是错误的,也该耐心地说明、解释,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有主见、有创造性的人。

第二,与孩子相互讨论。当孩子提出不同见解的时候,家长不妨“借题发挥”,和孩子讨论一番。这不仅能让孩子心服口服,更重要的是还能锻炼孩子的口才和思维,提高他们的处事能力。

第三,及时给孩子中肯的赞美。当孩子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后,不论是对是错,家长都要在最后给予孩子中肯的赞美,至少孩子去思考了,去分析了,去表达了,这是很重要的一种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