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捣蛋鬼到大人物:中国78位名人的早期教育

从捣蛋鬼到大人物:中国78位名人的早期教育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洪亮吉——培养孩子刻苦钻研的好习惯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洪亮吉在母亲的督促下,养成了刻苦学习的好习惯,为后来的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洪亮吉的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她深知,孩子要学好知识,不但需要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更需要刻苦的精神!当然,不可能每个家长都能够像洪亮吉母亲一样“受经至鸡鸣”,但家长至少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刻苦学习的好习惯。

从捣蛋鬼到大人物:中国78位名人的早期教育

洪亮吉——培养孩子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清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学者,精通朴学、经学训诂学、史学,著作有《卷施阁诗文集》《、附结轩诗集》《、更生斋诗文集》《、北江诗话》及《春秋左传诂》等。

洪亮吉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他5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贫无长物,他的母亲蒋氏不得不带着几个孩子投奔娘家。而母亲的娘家也不富裕,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母亲不辞辛苦地每天织布到深夜,而每每此时,洪亮吉亦读书相伴。

虽然家境贫寒,但洪亮吉的母亲却没有放松对他学习的要求。蒋氏把洪亮吉送去学堂读书,每天放学回来,她都要求洪亮吉对着自己背诵新学的功课,遇到有错漏处,还常常细心地给予更正。为了能让洪亮吉的学业有所精进,即使是风雪夜,蒋氏亦“受经至鸡鸣”,丝毫不敢懈怠。

洪亮吉深知寡母的不易与对自己的期望之深,所以读书也非常刻苦。他12岁学诗,18岁学写骈文,时人说他“少工文辞”。幼年教育打下的坚牢根基,少年时的勤奋刻苦,都促成了洪亮吉后来学术上的春风得意,硕果累累。他不仅有经史著作传世,还写有诗文5000余篇。如此高的成就,真可谓“美才实学,著传等身”。

除了诗学为后人所称道外,洪亮吉最成功之处还在于他在《治平》《、生计》等作品中提出的人口增长快于生产增长所带来的破产、贫困等问题,他也因此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的马尔萨斯”。

洪亮吉深知自己的学有所成完全得益于幼时母亲对自己的教育,所以他待母亲至孝。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还在外地的他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奔丧途中竟“恸绝坠水”。母亲去世后,他三年不食酒肉“,不入中门”,以表达自己的至孝、至伤、至痛。

父母提高卡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的孩子学习够刻苦吗?(www.xing528.com)

2.平时孩子会不停地问你“为什么”吗?

3.当孩子刻苦学习时,你会不失时机地称赞他两句吗?

洪亮吉在母亲的督促下,养成了刻苦学习的好习惯,为后来的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洪亮吉感激母亲,母亲死后他三年不食酒肉,“不入中门”。洪亮吉的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她深知,孩子要学好知识,不但需要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更需要刻苦的精神!于是每天都要求洪亮吉对着自己背诵新学的功课,即使是风雪夜,她亦“受经至鸡鸣”。

当然,不可能每个家长都能够像洪亮吉母亲一样“受经至鸡鸣”,但家长至少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刻苦学习的好习惯。孩子只有刻苦学习,才不会对知识浅尝辄止,这不仅有利于孩子学习的进步,更有利于孩子将来的成功!

第一,让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孩子由于学习任务多,往往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达到基本的要求就过去了,很少主动自发地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这种方法有利于孩子钻研精神的养成。

第二,要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孩子一旦对钻研的问题灰心失望,找不到答案,就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变得焦躁,不耐烦,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变得不爱钻研。所以,家长要循序渐进,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才能使他们树起钻研的劲头。例如,在钻研一道数学题的时候,家长可以适时地帮助孩子,或者悄悄打电话给老师、同学请教,然后不经意间提点一下孩子,那么孩子就容易获得钻研的成功感,增加信心后,会更喜欢钻研。

第三,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对于孩子刻苦钻研的精神,家长要适时给予赞美,几句“这样的解题思路真是绝妙”、“你一做就是一个小时,这种钻研精神妈妈都觉得敬佩”的话,能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这里要注意的是,家长要注重精神上的鼓励,不要过多的使用物质奖品。

第四,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最好空出一间房来做孩子的书房,让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自己的“小天地”。在不受干扰的环境里学习,他会更专心,会热爱钻研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