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捣蛋到大人物:78位中国名人的早期家教

从捣蛋到大人物:78位中国名人的早期家教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王阳明——巧妙鼓励,给孩子成功的愉悦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王阳明一生治学不倦,成就卓著。王阳明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王阳明10岁时,父亲科举中了状元,王阳明得以在京师入塾。王阳明听到称赞,也是非常高兴,从此更是饱读诗书,奋发上进。王阳明的祖父对于孙子的才气并没有直接表扬,而是抓住时机,给他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让他在别人的表扬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刺激了他积极进取的意识。

从捣蛋到大人物:78位中国名人的早期家教

王阳明——巧妙鼓励,给孩子成功的愉悦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因曾筑室会稽山阳明洞(今浙江绍兴县东南20里处),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又曾创建阳明书院于越城,故世称阳明先生。王守仁28岁中进士,历官庐陵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左金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等,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敕封新建伯,著有《王文成公全集》38卷。王阳明一生治学不倦,成就卓著。他创立的“心学”体系,积极追求个性解放,冲破了“理学”的传统观念,在封建社会后期产生过重要影响,堪称学界巨擘。他的教育思想,敢于反对旧道学的禁锢,有着浓烈的创新精神。他不仅文韬武略,还是一位治世能臣。清代王士祯称赞他“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王阳明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祖父,特别善于用巧妙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王阳明10岁时,父亲科举中了状元,王阳明得以在京师入塾。因为父亲是新科状元,塾师便经常以“中状元”为目标来鞭策王阳明勤奋学习

有一次王阳明问老师“:什么事情最重要?”老师告诉他“:只有读书做官最重要。”他却说“:做官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读书是为了向圣贤学习。”

塾师听王阳明说竟然要学圣贤,大吃一惊,认为他小小年纪口出狂言,长大后必定是狂妄之徒,必须对他严加管教。于是,塾师赶到王阳明家中,把这件事告诉他的祖父和父亲,请他们教育王阳明不要太过放纵。

可是,祖父和父亲知道后却很高兴。等塾师一离开,他们便立即把王阳明叫到书房,鼓励他说“:你能有学习圣贤的远大志向,这非常好。但是,圣贤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要想做圣贤,首先要认真读好圣贤的书,明白圣贤的道理,还要身体力行。”王阳明把这番教导牢记心中。从此,他刻苦读书,关心时事,时刻以天下事为己任。

还有一次,祖父带他赶往京师,途经金山寺时,与一些文人相约在寺中饮酒赋诗。祖父在赋诗时故意装出才拙词穷的样子,让坐在身旁的孙子替他应对。王阳明从容上前,脱口吟出一首七言绝句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

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纷纷称赞。有人想再试一试王阳明的诗才,又以《蔽月山房》为题,让他吟诗一首。王阳明不假思索,随即应口诵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两首七绝,既有气吞寰宇之概,又富含哲理,令众人惊叹不已。祖父看到孙子表现不俗,十分惊喜,大大表扬了他一番。王阳明听到称赞,也是非常高兴,从此更是饱读诗书,奋发上进。

父母提高卡(www.xing528.com)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当孩子说出一些“狂妄之言”时,你是怎么回答的?

2.当孩子告诉你一些小小成就时,你是以鼓励为主,还是以打击为主呢?

3.你在鼓励孩子时使用过技巧吗?如果有,那是什么样的技巧呢?

“夸奖如阳光”,这是美国的名言,中国人则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做心灵的甘泉。心理学研究也证明,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夸奖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人就有了积极上进的原动力,就有可能发挥出超乎寻常的能力。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就激不起努力的兴趣了。

一个人能否进步,自我努力是第一要素,但要完全摈除外界因素的作用,也是不客观的。有一个学生,爱说话、好表现,每次开班会都被班主任批评。结果班主任越批评他,他越对着干,成了班里的一个“刺儿头”。后来换了一个班主任,把他的敢说真话当做优点加以肯定,使他看到了希望。在新班主任的引导下,他开始注意说话方式,注意场合,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并被评为“三好学生”。对待同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区别就如此巨大,这充分显示了鼓励的魅力。

然而,很多家长在实践中发现,有时候自己也鼓励孩子,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孩子更自卑。其中的问题就在于,家长的鼓励不对孩子的心思,没有掌握应有的技巧。王阳明的祖父对于孙子的才气并没有直接表扬,而是抓住时机,给他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让他在别人的表扬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刺激了他积极进取的意识。

成功鼓励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给孩子提供机会。在实际生活中,父母不妨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为亲人做事、跑腿的机会,可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买盐、买醋、帮助家人洗衣服、做饭等。只要孩子有意愿,即使做得差一些,父母也要表示欢迎、感谢,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能力的肯定。

第二,用建议的方式代替干预。很多家长会对正在做事情的孩子挑三拣四,嫌孩子做得不好,最后干脆自己动手。这样做会使孩子的依赖性更强、动手能力更差、责任感更差,并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因此,当孩子正尝试解决一个问题或做一件事时,家长应在旁边安静地陪着他,直到他向你求助。面对孩子的求助,家长也最好采用建议的方式来表达意见,“如果……你想想会发生什么呢?”“你有没有考虑过?”孩子在鼓励的语言和信任的目光之下,也会逐渐自信起来的。

第三,重视孩子努力的过程,让孩子坚持把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完成后,比较容易看出背后的努力和成果。可如果父母只在完成后才给予孩子鼓励,那么鼓励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在事情进行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给予鼓励,就不仅给了孩子坚持做完的信心,也让他明白任何心血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

第四,与孩子一起感受事情的不同方面。家长不光要在孩子成功时鼓励他,更要在孩子遭遇挫折时鼓励他。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当孩子沮丧、气馁时,父母应理解、接纳孩子不平的情绪,再和他一起分析这次经验中的得与失,要让他知道事情的价值并不只在于成功与否,而要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看问题。这样,孩子就会平心静气地面对挫折,汲取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