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陈一鸣:锤炼孩子勇气的教育实践

陈一鸣:锤炼孩子勇气的教育实践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陈一鸣——不断锤炼孩子的勇气陈一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的长子。陈一鸣在父亲的培育下健康成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出色的国家干部。陈鹤琴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勇气,他常常对一鸣说:“堂堂男子汉,一身都是胆。”父母应该细心观察,找出孩子产生恐惧的原因,多鼓励、多引导,让孩子慢慢变得勇敢起来,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

陈一鸣:锤炼孩子勇气的教育实践

陈一鸣——不断锤炼孩子的勇气

陈一鸣(1920—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的长子。1920年,陈鹤琴以自己刚出生的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就儿童的动作、能力、情绪、言语、游戏、学习和美感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连续808天的全面而系统的实践研究,撰写了《家庭教育》一书。此书一问世,就引起轰动,再版近20次。陈一鸣在父亲的培育下健康成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出色的国家干部。

陈鹤琴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勇气,他常常对一鸣说:“堂堂男子汉,一身都是胆。”为了培养孩子勇敢的性格,陈鹤琴十分注意教育方法,使孩子逐渐从胆小变得胆大。

一鸣三四岁时,每逢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的天气,都会感到害怕。这时,陈鹤琴就会带着他来到房间外的露台上,用手指着乌黑的云层,对他说:“你看,那片乌云多像一只小狗呀!前头是狗的脑袋,后头是狗的尾巴。”他又指着划过天空的闪电说:“你瞧,这闪电像不像一条雪亮的光带?多好看!”一鸣被爸爸的描述逗乐了,也伸出小手,对着天空指指点点。后来,他就不再害怕雷鸣电闪了。

有一次,陈鹤琴和一鸣一起在草地上玩耍。他们兴致勃勃地观赏花草,识别昆虫。突然,一只大癞蛤蟆跳到了一鸣的跟前。这么大的癞蛤蟆,一鸣从来没有见过,吓得双脚直往后挪。陈鹤琴忙说:“别怕,一鸣!看爸爸来逗逗它。”陈鹤琴从地上捡起一根细枝条,一边轻轻地敲打那只癞蛤蟆,一边说:“癞蛤蟆兄弟,你好吗?你也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看见爸爸与癞蛤蟆“谈话”,一鸣感到十分有趣,从爸爸手里接过那根细枝条,也去敲打它。于是,小一鸣心中的恐惧便慢慢消除了。

父母提高卡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的孩子是个“胆小鬼”吗?(www.xing528.com)

2.闪电时,如果孩子用被子蒙住头,你是无动于衷,还是帮助他排遣恐惧感?

3.你明白“勇敢”对孩子一生的意义吗?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勇敢的品质,但有些孩子胆子却很小。比如有的孩子害怕父母不在身边,有的怕黑,有的怕“鬼怪”……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甚至会导致某些心理障碍及病态人格的发生。让孩子变得勇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用有趣的方式来解读让人恐惧的事物。家长可以学习陈鹤琴的经验,与孩子一起面对让他害怕的事物,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来解读它。

第二,不要斥责或笑话孩子。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过:“儿童产生惧怕心理的原因与成年人一样,关键的问题是成年人懂得如何去应付恐惧,而孩子们却不知道。”在孩子恐惧时,如训斥他是“胆小鬼”,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使孩子的惧怕心理加重。父母应该细心观察,找出孩子产生恐惧的原因,多鼓励、多引导,让孩子慢慢变得勇敢起来,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

第三,父母自己要有勇气,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有些父母,特别是母亲,在闪电的时候自己都很害怕,这怎么能让孩子去做一个勇敢的人呢?孩子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家长在平时点滴的生活中一定要给做孩子良性的“示范”,让孩子明白那些事物并不可怕。

第四,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勇敢与以身犯险的区别。家长在培养孩子勇气的同时,不要鼓励孩子们拿自己的身体去冒险,要明确地表示不喜欢他们轻率鲁莽的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