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殖系统变化:重要指南

生殖系统变化:重要指南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在孕20周末子宫底高度可达脐平。因此,一般用皮尺沿腹壁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子宫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子宫底的高度,以此估计孕周。临产后因产道梗阻所致的子宫破裂,一般都发生在此处。大阴唇的血管增多及结缔组织变软,伸展性增加,有利于胎儿娩出。

生殖系统变化:重要指南

一、子 宫

1.子宫体形状、重量和容量的改变 子宫大小由非孕时的7cm×5cm×3cm增至妊娠足月的35cm×22cm×25cm;子宫的形状随着孕周的增加逐渐由倒梨形变为球形及椭圆形。孕早期子宫呈球形或椭圆形,受精卵着床部位的子宫壁明显突出,所以子宫不对称,外形不规则,甚至被误认为宫角妊娠或畸形子宫;孕12周后,增大的子宫逐渐变为对称、均匀并超出盆腔,在耻骨联合上可以触及;孕晚期子宫多呈不同程度的右旋,为盆腔左侧乙状结肠和直肠占据所致;足月妊娠时,子宫增大以宫底部最突出,子宫底向上膨出,使输卵管、卵巢相对移至子宫的中段,增粗的圆韧带也相对地接近中段,呈垂直走向,在孕期沿圆韧带走向可有疼痛或触痛感。

在非孕期子宫重量约为50g,足月妊娠时增至1 000g,为原来的20倍。子宫的增大主要有肌细胞的肥大,可由非孕时的长20μm、宽2μm增至足月时的长500μm、宽10μm,胞浆内充满具有收缩活性的肌动蛋白(actin)和肌浆球蛋白(myosin),为临产后的子宫收缩提供物质条件。也有少量肌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以及血管的增多和增粗。

在非孕时子宫腔容量约为5ml。子宫的增大,最初是受到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所致。因此,在孕6~8周时,不论是宫内或宫外妊娠,子宫大小均相似;而此后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胎盘羊水发育或生成,子宫腔内压力增加,以致子宫腔也逐渐增大,足月妊娠时子宫腔的容积可增至5 000ml左右,为非孕时的1 000倍。子宫肌壁厚度,在非孕时约1cm,孕早、中期逐渐增厚,孕晚期随着子宫容量的增加而逐渐变薄,足月妊娠时为0.5~1cm。

2.子宫底高度的改变 孕12周前妊娠子宫位于盆腔内,孕12周子宫底可在耻骨联合上被扪及,孕12周后超出盆腔进入腹腔,以后逐渐升高。一般在孕20周末子宫底高度可达脐平。过去常以子宫底与脐孔的位置关系来记载子宫底的高度,从而估计孕周。但因脐孔在腹壁的高度可以因人而异,脐耻之间的距离可以短至10cm,或长达18cm,差距为8cm,平均值为14cm,以每手指宽度为1.5cm计算差距,可有5~6指。因此,一般用皮尺沿腹壁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子宫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子宫底的高度,以此估计孕周。

3.子宫血流量的变化 子宫血管在妊娠期有很大变化。子宫动脉非孕时螺旋状,妊娠足月时变直,且扩张(直径达非孕时的1.5倍),以适应胎盘内绒毛间隙血流量增加的需要。子宫血流量为500~700ml/min,其中5%供应肌层,10%~15%供给子宫蜕膜层,80%~85%流向胎盘,故胎盘绒毛间隙的血流量为400~500ml/min。子宫体部肌纤维的走向为各方向交叉,血管即在肌纤维之间进行,每个肌细胞有两个弯曲度,相应的一对肌细胞收缩时呈“8”字形,能紧压血管,使产后子宫胎盘剥离面在数秒钟内迅速止血。

4.子宫收缩 孕12~14周起,子宫出现自发的不规则的收缩,收缩时,子宫内压力可达1.3~2kPa(10~15mmHg),一般不引起痛感,因最早是由Braxton与Hicks所描述,故称为Braxton-Hicks宫缩。这种无痛性收缩在多胎妊娠更易出现,随着孕周的增加,其频率和幅度也相应增加,促进子宫峡部伸展、变薄以形成子宫下段,但不使子宫颈扩张。在孕早期、中期,子宫对缩宫素不敏感;孕晚期,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增加。因此,应合理使用缩宫素。

5.子宫峡部 子宫峡部位于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非孕时长0.8~1cm,峡部的上界为解剖学内口,下界为组织学内口,内为立方上皮覆盖。峡部在妊娠10周开始明显变软,妇科检查时子宫体和宫颈之间有不相连之感,称为Hegar征,对诊断早孕有一定的意义。孕12周起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形成子宫下段,成为子宫腔的组成部分,临产时可伸展至7~10cm。临产后因产道梗阻所致的子宫破裂,一般都发生在此处。(www.xing528.com)

6.子宫颈 孕早期子宫颈血管增多,组织水肿,使子宫颈外观肥大、呈蓝色、变软,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增生,向外生长,使鳞、柱上皮的交界即宫颈的移行带向宫颈表面推移,近中心的子宫颈表面外观色红如糜烂状,称为假性糜烂,为孕期的生理变化;宫颈管的腺体分泌增多,所分泌的黏液形成黏稠的黏液栓,有防止细菌侵入宫腔的作用。

二、卵 巢

受精卵种植24h后,即可由滋养层细胞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黄体继续成长,由月经黄体变为妊娠黄体。妊娠黄体较大,约占卵巢体积的1/2,切面呈花菜状,色淡黄或金黄,中心有腔,内含少量淡黄色液体。孕10周前黄体是产生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主要部位,对维持妊娠起重要作用,孕10周后,黄体功能由胎盘取代,但黄体并不萎缩,仍然持续直到分娩之后。足月妊娠剖宫时,有时可见双侧卵巢呈均匀性增大,包膜下有较多散在的、直径为1cm左右的囊性水泡,这是卵泡膜细胞黄素化的结果,称为黄素囊肿。有时卵巢表面有散在而不规则的红色突起,为卵巢结缔组织蜕膜样增生所致。这些改变在分娩后可自行消失。

三、阴 道

妊娠时阴道黏膜有充血、水肿,外观呈蓝紫色;阴道肌层肥厚,阴道皱襞增多,结缔组织变软,分娩时能被动地伸展扩大,以适应胎儿娩出。由于子宫颈管腺体分泌增多和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脱落细胞增多,白带增多且为白色糊状。阴道上皮细胞含糖原增加,在阴道杆菌的作用下变为乳酸,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pH 4.0~5.0),这对防止细菌感染有一定作用。

四、外 阴

外阴部表皮增厚,大、小阴唇色素沉着。大阴唇的血管增多及结缔组织变软,伸展性增加,有利于胎儿娩出。有时大阴唇外侧有静脉曲张,多在经产妇发生,使孕妇在坐位时,阴部有异物感,这种感觉在产后自行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