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外流行趋势和中国疫情特点

国外流行趋势和中国疫情特点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流行趋势一、国外流行趋势联合国艾滋病开发署2008年报道,截至2007年年底,全球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320万人,其中成人3080万人,妇女1540万人,接近感染人数的50%,15岁以下儿童250万人。目前,中国艾滋病的疫情呈现4个方面的特点:①艾滋病疫情上升幅度进一步减缓,艾滋病的综合防制效果开始显现,这与全球的流行趋势一致。此外,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艾滋病病毒感染是否流行以及其强度和趋势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国外流行趋势和中国疫情特点

第一节 流行趋势

一、国外流行趋势

联合国艾滋病开发署2008年报道,截至2007年年底,全球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320万人,其中成人3080万人,妇女1540万人,接近感染人数的50%,15岁以下儿童250万人。2007年年底新增感染者270万人,成人210万人,15岁以下儿童42万人,比2001年减少了30万人。新增感染者中45%是15~24岁的青少年。2007年全球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为200万人,比2001万减少了20万人。死亡人数的减少得益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大幅推广。报道还发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多数国家的疫情虽已出现稳定和下降的迹象,但仍是全球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该地区人口仅占世界的1/10,HIV感染的人数占全球的67%,尤其是女性感染者占该地区感染者的75%。在拉美地区将近2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5.5万人的年龄不到15岁。目前,妇女和青少年已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两大群体。

亚洲是艾滋病发展较快的地区(如印尼、越南等国),东南亚近5年的HIV/AIDS发病率增加了6倍。虽然目前成人感染率较低,仅柬埔寨、缅甸和泰国的感染率超过1%,其余国家均在1%以下,但是这一地区存在与艾滋病流行密切相关的大量危险因素,如性产业、静脉注射毒品、大量流动人口等,使得HIV感染率继续上升。而且由于人口基数大,意味着感染者绝对数增加很快。2005年,亚洲新增感染者110万人,使感染者总数上升至830万人,其中以印度的感染者人数最多,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1995年后,东欧的感染者有剧增的趋势,且其流行正由高危人群(主要是静脉吸毒者)向一般人群蔓延。2007年东欧与中亚估计有HIV感染者150万,几乎90%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人,其中5.8万人已死亡。

截至2007年底,北美和中西欧估计有HIV感染者200万人,其中美国120万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西欧发达国家的男性接触人群中的新感染率趋于稳定或下降,而静脉吸毒人群中的感染率仍保持高水平。尽管发达国家的抗病毒治疗延缓了艾滋病病程的进展,降低了死亡率,减少了母婴传播,但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具有较长艾滋病历史的国家看,新增感染人数仍在增加。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趋势是:①全球艾滋病防治在2007年首次出现了“明显的重要进展”,但疫情蔓延的趋势还没有得到逆转;艾滋病防治的进展与危机并存。②发达国家的HIV感染相对较稳定,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快速增长,尤其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从感染到发病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短于发达国家。③传播方式依然是多途径并存,但经性传播正在或已经成为主要传播方式。④妇女和青少年HIV感染率有所增高。⑤感染者呈低年龄化趋势。

二、中国流行趋势

据我国卫生部统计,自1985年我国第1例艾滋病病人的出现以来,截至2009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19877人,其中艾滋病病人102323例;死亡49845例。2009年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开发署和WHO等联合对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7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10.5万人,估计2009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此前估计在新发感染者中,异性的传染占44.7%,男男性接触者传播占12.2%,注射吸毒传播占42%,母婴传播占1.1%。目前,中国艾滋病的疫情呈现4个方面的特点:①艾滋病疫情上升幅度进一步减缓,艾滋病的综合防制效果开始显现,这与全球的流行趋势一致。②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据2004年调查,性传播所占比例仅为7.2%,2007年已猛升至44.7%。③全国艾滋病总体呈现低流行态势,全人群感染率约为0.05%。④全国艾滋病受影响的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疫情的地区分布差异大,部分地区疫情严重,如吸毒人群中的HIV感染率在全国不同地区间就显示出很大差异。89.5%的吸毒人群中的HIV感染者集中在云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四川、湖南等数省,呈簇状分布。(www.xing528.com)

此外,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艾滋病病毒感染是否流行以及其强度和趋势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艾滋病流行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流动。当前,我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运动,据预测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500万人的速度增长。这种流动多数是由农村向城市迁徙,其结果一方面使得大都市的人口密度增高,另一方面由于流动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他们正处于性活跃期,极易发生临时性的性关系而感染HIV,并使病毒扩散开来。

(2)高危人群大量存在。据估测,我国静脉吸毒人员已超过100万人。吸毒人员中HIV的感染率,2005年较1995年增加了377倍。此外,由于卖淫嫖娼、性乱行为日益严重,性传播疾病病人逐年增加。1995~2000年,性传播疾病就诊者中,艾滋病感染率5年内增长55倍。流行病学专家认为,如果这一传播途径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就意味着艾滋病迅速蔓延,不可避免。

(3)我国人民的艾滋病知识仍较缺乏,预防意识淡薄。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在9省6类大学17625名大学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采用UNGASS的5项指标评价结果显示:5项指标的全部正确率男生为41.9%,女生为36.5%。正确率不高主要是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错误。更严重的是,即使知道艾滋病的预防方法,也没有真正去实践。

(4)社会结构性贫困。我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系列卖血事件,导致较大面积的、地域性的HIV感染。目前,虽在国家有关政策实施的情况下,卖血人群的艾滋病蔓延趋势已经有所遏制。但只要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特征依然存在,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就有可能采取危害行为。

(5)社会歧视。据江苏某高校调查,约有半数人不愿继续与HIV感染的同学交往,大学生况且如此,可见社会一般人群对HIV感染者的态度。社会歧视使得有高危行为者害怕暴露真相而回避监测,增加预防和控制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拥有世界上1/5的人口,地处东亚,与周边艾滋病高发国家人群交往频繁。亚洲一些国家的艾滋病流行形势与我国息息相关。总之,尽管我国艾滋病还处在低流行水平。但是,由于我国暴发流行的社会环境因素大量存在,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