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李广钧内经:壬癸日心热病加重

李广钧内经:壬癸日心热病加重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心热病者壬癸甚,是因壬癸为“水”日,五行中心属火,水克火,故逢壬癸日病加重。

李广钧内经:壬癸日心热病加重

[原文]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肾热病者,先腰痛痠,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寒且痠,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淡淡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此十一字《太素》未见,疑是衍文)。(《素问·刺热》)

[释析]以上五段所述为五脏热病,“热争”即热邪与正气交争,就其内容分析如下。(www.xing528.com)

第一,凡热病当以汗出而愈,为顺,多为五脏相应的五行之日,如肝热病者甲乙大汗,是因甲乙为“木”日,是肝脏正气旺盛之日,故可汗出而解,即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心热病者丙丁大汗,是因丙丁为“火”日,是心脏正气旺盛之日;脾热病者戊己为“土”日,为脾气旺盛之日,故当汗出而解,等等。若汗出而热不退则为逆象,病势为重。

第二,五脏热病皆见有头部症状,因火性炎上,即所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但其见症不一,肝热为头痛眩晕;心热为头痛面赤;脾热为头重颔痛;肺热为头痛不堪;肾热为头项强痛且眩。“头痛员员”即眩晕;项痛员员淡淡然是指眩晕不能持立;“脉引冲头”是指因肝脉上冲至头而头痛;淅然厥是指手足凉。

第三,五脏皆有身热,但其主要兼症则不一,肝热胁满痛;心热卒心痛;脾热腹满泄;肺热喘咳汗出而寒;肾热腰痛酸,指膝下胫骨。

第四,五脏热病甚、死之日,皆与五行胜克有关。如:肝热病者庚辛甚,是因庚辛为“金”日,五行中肝属木,金克木,故逢庚辛日病加重;气逆则庚辛死,是说如果汗出热不退,是为逆象,多在庚辛日病势重笃或死亡。心热病者壬癸甚,是因壬癸为“水”日,五行中心属火,水克火,故逢壬癸日病加重。脾热病者,因脾属土,木克土,故甲乙日甚,等等。

第五,治热病有五十九刺之说。五十九刺即五十九个穴位,如《灵枢·热病》篇所曰:“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傍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者各一,项中一,凡六痏;巅上一,囟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但从本段可知,五脏热病皆以取其本经及相关在表之阳经的穴位为主。出血是指针刺放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