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医案方患者仅有乏力感、血尿等非典型症状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医案方患者仅有乏力感、血尿等非典型症状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医案方某某,女性,18岁,建德市人,学生。乏力感明显,既往无肾炎病史,诊断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家长陪同前来就诊。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中医学认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属于“尿血”、“虚劳”、“腰痛”等范畴。临床表现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及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腰酸、乏力、肉眼血尿等非典型表现。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医案方患者仅有乏力感、血尿等非典型症状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医案

方某某,女性,18岁,建德市人,学生。

2005年4月就诊。自觉小便稍有红色,去医院就诊,尿常规镜检红细胞长期存在,24小时尿蛋白1.0克以内。乏力感明显,既往无肾炎病史,诊断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家长陪同前来就诊。查舌质红、花剥苔,脉象细滑无力,属于阴虚血热、迫血下行型。治宜滋养肾阴,清热凉血。

方用知柏地黄丸随症加减:生地黄15克,怀山药15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牡丹皮10克,山萸肉10克,知母6克,黄柏6克,墨旱莲15克,小蓟10克,阿胶15克,白茅根30克。服后血尿消失,自觉病情明显好转,迄今未发。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是指症状及体征不明显,病程绵长,反复发作,病因病理改变多样,有轻度的持续性或间断性蛋白尿或血尿(有时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的一类肾小球疾病。

病因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链球菌等病菌感染有关。中医学认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属于“尿血”、“虚劳”、“腰痛”等范畴。其病因常由素体不足,感受外邪以致热毒扰肾、损伤血络或阴虚内热,迫血妄行,皆可导致血尿。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由脾化生,由肾固藏。脾肾气虚,不能固摄,精微下泻,故见蛋白尿:日久可导致气阴两虚,肝。肾亏虚,淤血内停,湿浊阻滞而成虚实夹杂之证。

临床表现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及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腰酸、乏力、肉眼血尿等非典型表现。其临床特征主要为尿的异常,这种尿异常可表现3种形式:①持续性轻、中度蛋白尿,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克,尿沉渣中可有颗粒管型,并可有少量红细胞(5个/HP)。病理改变多为轻度系膜增生或局灶系膜增生性。②持续或间断血尿为主,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以畸形为主。常在发热、咽炎、过劳、受凉、药物损伤等诱因影响下,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为局灶性增生。⑧持续性蛋白尿和血尿,有时还可出现水肿、血压增高等,但当诱因过后,又可回复到原来的隐匿状态。这类患者预后较差,易缓慢发展至肾功能不全。病理改变为较明显的系膜细胞增生,膜增生性、膜性肾炎和局灶硬化性肾炎的早期。

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是隐匿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根据传统的宏观辨证,无症状性镜下血尿或蛋白尿,往往会无证可辨。但可对面唇舌色、口味喜恶、二便相关性、病史、用药史、脉象等中医学四诊内容及尿常规、尿(血浆纤维蛋白的降解物FDP)、肾活检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辨证。本病治疗应根据标本虚实随证治之。

由于本病较少或毫无症状,常常处在一种无证可辨的状态,因此辨证分型要着重于一般情况及望、闻、问、切各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该病的发病机制进行考虑。

诊断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特点主要包括:

无急、慢性肾炎或其他肾脏病史,肾功能基本正常。

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表现为单纯性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源性血尿。

可排除其他肾小球性血尿或功能性血尿。

以轻度蛋白尿为主者,尿蛋白定量小于1.0g/24h,但无其他异常,可称为单纯性蛋白尿。以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为主者,无其他异常,相差显微镜检查尿以变形红细胞为主,可称为单纯性血尿。

中医辨证论治(www.xing528.com)

1.阴虚血热,迫血下行

主证:小便短赤带血,心烦难寐,口干口渴,目眩耳鸣,腰腿酸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肾阴,清热凉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

用药:生地黄15克,怀山药15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牡丹皮10克,山萸肉10克,知母6克,黄柏6克,墨旱莲15克。

随症加减:血尿明显者,加小蓟10克,阿胶15克,白茅根30克;腰酸明显者,加杜仲15克,牛膝15克。

2.脾胃气虚,统血无权

主证:小便频数带血,尿色淡红或镜下血尿,每于过劳后出现,倦怠少气,食纳减少,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用药:北芪30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白芍12克,熟地黄15克,墨旱莲15克,阿胶15克。

随症加减:腰酸腰痛者,加杜仲15克,菟丝子10克;尿蛋白多者,加芡实15克、金樱子15克。

3.脾肾两虚,精微外泄

主证:小便频数,尿检查常有蛋白尿,精神困倦,饮食减少,面色萎黄,头晕耳鸣,腰脊酸痛,舌质淡,脉虚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肾固摄。

方药:无比山药丸。

用药:山药15克,熟地黄15克,山萸肉10克,茯苓15克,菟丝子10克,金樱子15克,巴戟天10克,杜仲10克,北芪30克。

随症加减:形寒肢冷,加附子15克,肉桂5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