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厢记》艺术特征解析

《西厢记》艺术特征解析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厢记》首先表现了杰出的戏剧冲突艺术。《西厢记》同时塑造了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西厢记》的语言自然而华美。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呈现出鲜明的当行特征,并且大量选择和融化古诗词的语言及意境,从而使《西厢记》语言呈现出鲜明的文采派特征。《西厢记》问世后,广泛流传,对后世文学创作以深远影响。

《西厢记》艺术特征解析

第二节 《西厢记艺术特征

贾仲明《凌波仙》吊词称王实甫“作词章,风韵美。”朱权《太和正音谱》称:“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西厢记》首先表现了杰出的戏剧冲突艺术。在《西厢记》中,作者首先构筑了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一是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和以崔、张、红为代表的年青一代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之间的矛盾。它是全剧的主要矛盾。另一是崔、张、红之间基于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不同而产生的误会性矛盾。它虽非主要矛盾,却同样使崔、张爱情波澜突现。叙事中,这两组矛盾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既促进崔、张爱情不断成熟,也使其备经曲折。这一曲折的展现过程,使《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不时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月圆便有阴云蔽,花发须教急雨催”的审美快感。

《西厢记》同时塑造了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张生满腹才学,热烈地追求爱情,对爱情无比痴诚。但同时,在爱情追求中,又不时显现出轻狂、酸腐与软弱特征。莺莺多才美貌,既热烈地渴望爱情,又一时难以逾越封建礼教的藩篱。她的爱情追求显得谨慎而犹豫。同时,在莺莺身上,又时时流露出对“始乱终弃”的隐隐担忧。最终,莺莺终于突破了礼教的藩篱而赢得自己的爱情。红娘正直、聪明、机智、泼辣,是崔、张爱情实现的不可或缺的人物。(www.xing528.com)

《西厢记》的语言自然而华美。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呈现出鲜明的当行特征,并且大量选择和融化古诗词的语言及意境,从而使《西厢记》语言呈现出鲜明的文采派特征。

《西厢记》问世后,广泛流传,对后世文学创作以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