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意识流小说特征解析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意识流小说特征解析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形象与意识的相互对应,用形象反映意识,并使复杂的意识寓于丰富的形象之中,这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特征。抗争与顿悟以及小说其他情节的对立构成了《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内容,而处于萌芽期的意识流技巧则构成了展示小说内容的一种形式。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意识流小说特征解析

乔伊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现代英国文学中别树一帜的实验小说,它不仅代表了作者从传统走向革新的重大转折,而且也为他从“精神顿悟”手法到意识流技巧提供了一个必然的过渡。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创作中,乔伊斯朝着现代主义的方向迈出了难能可贵的第一步。尽管在结构、风格和技巧上还不能将其完全排在意识流小说之列,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感官印象、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手法。

首先,为了表现人物错综复杂的意识活动,乔伊斯别开生面地采用了形象与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作为人类普遍经验的精神生活。作者巧妙地塑造了各种视觉、听觉和触觉形象,以及一系列动态与静态形象来揭示隐伏在主人公内心深处的错综复杂的意识活动。形象与意识的相互对应,用形象反映意识,并使复杂的意识寓于丰富的形象之中,这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特征。乔伊斯将创作重点转向了塑造用以表现人物精神活动的客体上,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来反映人物的意识,并附之有声有色、有形有态的物质外壳。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暗示朦胧抽象的意识,用客观的物象来象征主观的精神世界,这不仅反映了乔伊斯新的创作观念,而且也体现了他在全面运用意识流技巧之前所做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第二,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乔伊斯还尝试性地使用了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和幻想等意识流技巧。《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展示了一个爱尔兰少年从身体上和精神上备受煎熬的童年,到心智逐渐成熟、艺术上羽翼渐丰的青年,最终主动选择远走异国他乡的心路历程。小说的主题是在主人公斯蒂芬的抗争与顿悟这对情节对立体的相互作用下展开的。一方面他既要在身体上与失明抗争、与校园市侩抗争、与每况愈下的家境抗争;另一方面又要与成长的内心苦闷与烦恼抗争。在反映身体抗争方面,乔伊斯运用了蒙太奇和自由联想的手法,这是因为它们能有效地对无序的、叠加的生活场景进行事实性的展示。而在反映斯蒂芬的精神抗争方面(如关于自由、情感宗教的抗争等),乔伊斯则主要运用了幻想和内心独白等技巧,其原因在于它们有助于描绘斯蒂芬的内心冲突。(www.xing528.com)

此外,在继续使用顿悟技巧的同时,乔伊斯也尝试摆脱《都柏林人》中顿悟模式的束缚,从而使这一技巧变得更加流畅,更加接近思维的本质。顿悟是指在危机时刻人的突然灵机闪现。乔伊斯运用了两种顿悟模式来反映斯蒂芬的精神醒悟:一种是借助“庸俗的语言和手势”对人或事物的本质特性的领悟;另一种是对能激起顿悟者强烈精神愉悦的“思想本身的记忆片段”。由于主人公斯蒂芬经常徜徉在这两种模式之间,乔伊斯也巧妙地变换其手法:前一种模式在句、段的安排上往往不按时间顺序排列,乔伊斯利用蒙太奇和自由联想手法,通过主人公斯蒂芬对西方神话中盗天火者普罗米修斯、邪恶天使撒旦、巧匠之子依卡卢斯的神话原型的感悟揭示出他的人生本质;后一种模式则可见于乔伊斯对斯蒂芬的幻想和内心独白的大量描述中,如:关于斯蒂芬的美学思想和十九行诗的顿悟等。

抗争与顿悟以及小说其他情节的对立构成了《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内容,而处于萌芽期的意识流技巧则构成了展示小说内容的一种形式。当然,意识流并不是构建该小说的主要形式,但乔伊斯对它的巧妙运用将偶然的思想片段锤炼成耐人寻味的、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通过形式与内容上的精巧安排,乔伊斯让读者在见证斯蒂芬令人震惊的生活现实的同时,也感受到作者本人在文风上的惊人变化,这一切都加深了读者对斯蒂芬的精神醒悟和都柏林的肮脏现实的认识。《肖像》是乔伊斯写作生涯的转折点,它不仅沿袭了乔伊斯在《都柏林人》中对顿悟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它尝试性地使用了意识流写作手法,为这一技巧在后来的巅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