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探索阶段: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1979—1992)

探索阶段: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1979—1992)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1988—1991年期间,体育开始涉及场馆出租、土地转让、举办公司等经营创收活动。三是1992年以后,产业有房地产开发、旅游、养殖、种植、机械加工,经营方式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体、合资多种形式。

探索阶段: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1979—1992)

三、实验探索阶段(1979—1992)

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思路指导下,原国家体委提出社会参与办体育的方案。但体育产品的开发仅限于出租场地等对体育有形资产的简单开发。初期的体育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其直接动因源于体育事业亟待发展的迫切要求,其发展的初期投入来自体育事业管理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发展的基本阵地和手段依托于体育事业已有的场馆设施,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提出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由事业型转变为经营型”的要求,发展的各种项目绝大多数建立在体育培训教育、强身健体、参与娱乐等功能上。这个阶段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1984—1987年期间,通过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使过去由体委一家办转变为各行各业大家办,由单纯依靠国家投资转向以国家投资为主、向社会多方筹资的办法,主要是开办经营实体、三产创收。(www.xing528.com)

二是1988—1991年期间,体育开始涉及场馆出租、土地转让、举办公司等经营创收活动。这一时期对体育产业的认识和实践大都在“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阶段,体育只是充当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其产业地位和经济价值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体育社会化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实行有偿训练,竞赛报名费,企业赞助,扩大体育服装、器材经营,开办商店、舞厅茶座。

三是1992年以后,产业有房地产开发、旅游、养殖、种植、机械加工,经营方式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体、合资多种形式。这些产业虽然大多数与体育本身无关,但起到了改变社会观念、培养经营人才、积累产业资金、丰富管理经验的作用。民营体育用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是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从事体育服装、运动饮料、运动鞋劳动密集型体育用品的生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生产规模较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