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山寨顶峰的孤独嘹望: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

山寨顶峰的孤独嘹望: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从来不曾真正理解经济学,任何一个看过我大学本科成绩单的人立刻会得出这个结论。我并不为此感到羞愧。随着我在实践中对于金融学理解的深入,我越来越为自己鄙视经济学而感到自豪。我从不理会经济学家们说了些什么,因为他们总是在事前说一些非常玄妙而又模棱两可的话,然后在事后振振有词地说自己是对的。现在顶着“经济学家”头衔的人太多了,我只能先做一个区分。

山寨顶峰的孤独嘹望: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

我从来不曾真正理解经济学,任何一个看过我大学本科成绩单的人立刻会得出这个结论。我并不为此感到羞愧。随着我在实践中对于金融学理解的深入,我越来越为自己鄙视经济学而感到自豪。我从不理会经济学家们说了些什么,因为他们总是在事前说一些非常玄妙而又模棱两可的话,然后在事后振振有词地说自己是对的。现在顶着“经济学家”头衔的人太多了,我只能先做一个区分。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学者我一直很尊敬,但是对于那些徒有其名的“经济学家竹,我只有鄙视——本书中提到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基本属于后者的范畴

有些经济学家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而且是不学无术的。他们要么说出一些大家都听不懂的名词,要么说一些所有人都显而易懂的事情。我不能说他们祸国殃民,但是在许多问题上他们确实做到了误国误民。在我看来,他们简直就是一群会占星术吉普赛人。我不想加入国内目前对经济学家的批评,因为我觉得这些批评大都来自于人们对于经济学家这个群体的道德行为的失望情绪。而我对于经济学家们的看法,则是从思想方式上的彻底否定。

如果有什么事情比“和一个经济学家讨论金融问题”更令我感到恶心呕吐的话,那就是“和一群经济学家讨论金融问题”。这是我参加了几次某名牌大学组织的学术研讨会之后的印象。从那以后,我开始用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我的上海大学的学生们。我对他们说:“以前我总认为给你们上课是对牛弹琴,但是现在我发现对牛弹琴并不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一群牛对着你弹琴那才真的是一场噩梦。”

经济学不能解释现代金融学的许多问题,这门学科不具备解决有关时间、不确定性、价值等等一系列金融问题的工具。不仅如此,经济学原有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还会对我们解决中国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金融问题产生负面的影响。

我把经济学家视作“敌人”。因为金融学研究资产问题,经济学研究商品问题,两者截然不同。商品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资产价格则是由未来预期的收益和风险所决定的,资产的价格与资产的供求关系没有任何关系。除此之外,经济学主张“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效益最大”。因此,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资金的成本能够决定资金的收益,而金融学则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总之,金融学是关于“资产”的学科,我们相信资产的价格由该资产的预期收益和风险决定,而与“供求关系”

“资金成本”、“历史数据”和“统计规律”等无关。

读者微观经济学的著作中,已经熟悉了有关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的理论。许多人引进了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平衡的概念来衡量资产的价格。他们认为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资产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在实物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因而得出结论认为某项资产的价格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该项资产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不幸的是,这个结论仅限于帮助经济学家们研究商品价格,而不适用于确定资产价格。

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这个假想的故事大意是:一个和尚的时候自己挑水自己喝.两个和尚时相互合作,轮流挑水喝,而到了三个和尚时,就开始相互扯皮,谁也不挑水,宁可自己口渴也不让其他人喝水。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一个固定的用语,专门用以描写那一类因为人多而相互扯皮、工作没有效率的情况。(www.xing528.com)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先回顾一下经济学和金融学发展的轨迹。整个西方经济学的体系都是建筑在“一个和尚”的假设上的。我们今天读到的国外经典的微观经济学著作无不是讨论如何帮助一个和尚降低挑水成本、增加挑水量、实现饮用水需求和劳动量投入的均衡等等。在一个和尚 (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情况下,这个和尚挑水的动机是必然的,无需任何外来因素去激励,他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挑水的劳动投入和挑水的成果产出。有关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的认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接着,经济学界出现了一场革命——约翰·纳什(John Nash)教授提出了博弈论,开始着手解决“两个和尚竹的问题。博弈论认为只要双方都打算在同一所寺庙作长期修行,且该寺庙只有这两个和尚,那么双方可以通过相互妥协建立起一种合作机制,从而达到博弈论所预测的那种相互合作的均衡。

而“三个和尚”的问题却是一个“有需求没有供给竹的问题,这个问题只能通过金融学来解决。如果我们能够帮助这三个和尚建立一种预期——未来出现的第四个和尚或者其他香客将从他们储蓄的水池中买水喝,他们就有可能以劳动力作为投入形成一种挑水机制。这种机制是靠预期来维持的,即他们都预期可以按照投入劳动力的比例,从卖水的收入中获得分红。这是解决“三个和尚”问题的金融学方案。

这个例子很好地揭示了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关系。经济学只能解决一个经济实体的问题,博弈论阐述了两个经济实体之间合作或者对抗的机制,而金融学则解决了三个或者多个经济实体之间利益分配的问题。

在这个假想的例子中,预期的分红权就是一项资产,而三个人为了获得这项资产所愿意支付的代价,就是投入挑水的劳动力。预期的分红水平越高,投入的挑水劳动力也会越多。因此,挑水所投入的劳动力就是他们对这项资产的定价:他们以挑水作为投入,买入了一项获得分红的权利。

我知道自己无法纠正经济学家们根深蒂固的错误思想。但是,我迫不及待地要消除这些错误思想带给读者们的严重影响。我希望读者会接受金融学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受益。我相信现代金融学的思想理念将带给你们焕然一新的视野。

(本文写于2006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