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1960年代中国服装流变

1960年代中国服装流变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懵懂的孩子也必须遵循60年代的极“左”政治时尚。1963年4月,国家主席刘少奇携夫人王光美出访印尼、缅甸等国。1965年7月,在北京机场举行了欢迎前国府代总统李宗仁回国的仪式。服装成为了政治运动的祭品。1966年8月18日,一批北京市东城和西城的红卫兵纠察队的代表,穿戴着黄军装、黄军帽、红袖标,系上武装皮带,被请上了天安门城楼。这种政治宗教性服饰很快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传播开来。

1960年代中国服装流变

懵懂的孩子也必须遵循60年代的极“左”政治时尚。

步入60年代后,中国面临着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政治上的“左”倾思潮却愈发严重,国内权威报刊连续发表社论,强调时时处处都要“突出政治”。随着“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气氛越来越浓,“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席卷全国大地的政治运动正在酝酿。

1963年4月,国家主席刘少奇携夫人王光美出访印尼、缅甸等国。王光美身着旗袍,戴着项链,光彩照人。旗袍,在国内是久违了的,一部分人心存疑虑:旗袍项链是无产阶级的吗?

那一年,宋庆龄主持中国福利会25周年纪念大会。人们注意到,这位一向穿着旗袍的国家副主席改穿了女干部装。

1965年7月,在北京机场举行了欢迎前国府代总统李宗仁回国的仪式。从飞机上走下的李宗仁身着西装,夫人郭德洁身着旗袍,前来迎接的干部们则清一色的中山装或女干部装,反差十分明显。(www.xing528.com)

服装符号的政治隐喻在这个历史时期尤为明显,尤为敏感。

1966年,随着政治斗争的升温,中国大地开始了一场以文化命名的革命运动,红卫兵率先在“破四旧”的口号下,上街扫除“封、资、修”的服饰。服装成为了政治运动的祭品。

1966年8月18日,一批北京市东城和西城的红卫兵纠察队的代表,穿戴着黄军装、黄军帽、红袖标,系上武装皮带,被请上了天安门城楼。身穿绿军装的毛泽东会见了他们,接受了他们的袖标并对一位叫宋彬彬的女学生说:“要武嘛!”于是,这位女红卫兵便改名“宋要武”。第二天,黄军装便成了“文革”中最革命的服装,也是最时兴的装束,当然还得佩戴上红袖标和毛泽东像章。这种政治宗教性服饰很快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传播开来。

政治上的潘多拉之匣被打开,黄绿色军衣裹挟着“要武”的红色风暴肆虐十数年之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