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揽权之道:赵匡胤手腕赢得胜利

揽权之道:赵匡胤手腕赢得胜利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赵匡胤行伍出身,长期掌握禁军,依靠兵变夺取政权,自然要防止别人故技重演。要对禁军将领动真格的,赵匡胤却陷入了权力和友谊的矛盾之中。赵匡胤有些犯难,犹豫不决。诸将帅一听,收住欢笑,纷纷跪在赵匡胤面前,伏地求饶。赵匡胤在禁军中“丢块石头问水深”,没有引起多大波澜,便决定加快改革禁军步伐,正式上演“杯酒释兵权”。酒过三巡,赵匡胤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

揽权之道:赵匡胤手腕赢得胜利

先秦法家认为:“下侵上之权,臣用君之术,为乱政之本。”历代有许多“势盛俘上,功高震主”之大臣,篡权夺位,擅杀大臣,谋废君主。帝王吸取过去的教训,对于这些权臣、重臣,总不免要有所忌惮,一旦局势许可,即着手削夺他们的权势。

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部下黄袍加身的方式登上皇帝宝座的,他不宜采取极端的措施来削夺势力强大的部将的兵权,因为如果他这样做了,很有可能出现“两败俱伤”的结果。因此,他采取一种以往任何朝代都没有人用过的全新方法来驾驭权臣。

赵匡胤行伍出身,长期掌握禁军,依靠兵变夺取政权,自然要防止别人故技重演。如何确保全国统一、集中军事权力、抑制地方军阀抬头?摆在面前的难题使他坐卧不宁。

一天,他在召见赵普时,诚恳地问:“天下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时间内,帝王换了八个姓氏,战事从未停息过,生灵涂炭,这是什么原因呢?”赵普静静地听着没有做出回答。赵匡胤迫不及待地接着问:“我想平息天下的战事,作为国家的长久计策,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忠心的赵普对这一攸关国家社稷的大事也思考良久,然后才胸有成竹地回答:“陛下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天地人神的福气啊。其实这里也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只不过是藩镇势力太强,而君王的力量太弱小罢了。要想从根本上治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有慢慢来削夺这些藩镇的权力,给他们一些金钱、田产,收回他们手中掌握的精兵,那么天下自然会安定下来的。”赵匡胤还没有等赵普讲完就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要对禁军将领动真格的,赵匡胤却陷入了权力和友谊的矛盾之中。禁军的高级将领慕容延钊、韩令坤、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有的是过去的好友,有的是义社弟兄,有的直接参加了拥立活动,个个都是圈子里面的人物,自己有今日,全靠大家的拥戴,现在怎么好对他们下手?倘若不采取行动,他们中却有一些人自恃有功,已经出现了不听皇帝号令的迹象,不由让人内心感到害怕。赵匡胤有些犯难,犹豫不决。对此,赵普相劝道:“不怕他们反叛,不过就怕他们不能制服部下。万一军队里有人作孽,他们到时也由不得自己了。”一席话让赵匡胤想起自己当年“黄袍加身”的往事,便再也不犹豫了,就这样“杯酒释兵权”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了。

公元961年春天,赵匡胤乘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入朝、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返京之机,召集义社兄弟进宫。这些把兄弟与赵匡胤是生死之交,建宋朝后,各得其所,有的掌握节镇大权,有的典掌禁军,个个权势显赫。人都到齐后,赵匡胤发给众兄弟每人一弓、一剑、一匹御马,撇开侍从,独自率领众将帅驰出固子门(今开封西门),来到城郊森林里开怀畅饮。大家都是结义兄弟,不分君臣,行令猜拳。酒饮方酣,赵匡胤突然起身严肃地问道:“此处别无外人,你辈之中谁想当皇帝的,方便得很,动手将我干掉便成了。”诸将帅一听,收住欢笑,纷纷跪在赵匡胤面前,伏地求饶。赵匡胤看了看众兄弟,语气缓和地追问:“你们真的是要我当皇帝?”众兄弟一听赶忙拜呼:“万岁!万岁!”赵匡胤说:“汝辈既然真的拥护我为天下主,从今以后,必须尽臣子忠君之节,不得无礼犯上。”

经过这次预演后,赵匡胤于闰三月,迈出了改革禁军的第一步,罢去慕容延钊殿前都点检职务,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罢去韩令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职务,改任成德节度使。从此,宋廷去掉了禁军中最高统帅职位殿前都点检,禁军即由皇帝直接掌握。

撤换几个禁军将领,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禁军的从属问题,为了巩固皇权,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保证禁军不产生新的实力人物,集禁军最高指挥权于君主一人之手,赵匡胤必须从军事制度上铲除滋生新的实力人物的土壤,消除对皇权的潜在威胁,所以他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禁军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改革,从而使禁军完全置于皇帝的控制之下。

赵匡胤改革的第一步就是重组禁军最高领导机构,将原禁军殿前、侍卫两司之一的侍卫司一分为二,改作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同殿前司合称“三衙”。同时,撤销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和侍卫马步军指挥使,从而使禁军中原来职位较低的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和步军都指挥使,变成禁军的最高将领。“三衙”首领互不相隶,直接由皇帝统领。为了使“三衙”首领相互牵制,他又在宋廷中设立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枢密院,设枢密使和枢密副使,规定“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师卒戍之政令,悉归枢密院”,把过去集于“三衙”一身的统兵权和调兵权一分为二。宰相不再过问枢密院的事情,枢密院直归皇帝管辖,以形成“三衙”虽有握兵之权,却无发兵之权,枢密院虽有发兵之权,却无握兵之权的局面。同时,又明确规定禁军的后勤供应归宋廷最高财政机构“三司”(盐铁、度文、户部)管辖。这样,“三衙”、枢密院、“三司”三足鼎立,互相牵制,共同管理。皇帝自上而驭,利用三者之间相互制约,来统率、指挥禁军,禁军从此一扫五代以来飞扬跋扈的风气,乖乖听命于皇帝。

万事开头难。赵匡胤在禁军中“丢块石头问水深”,没有引起多大波澜,便决定加快改革禁军步伐,正式上演“杯酒释兵权”。(www.xing528.com)

七月的一天,赵匡胤在宫里举行宴会,他传旨召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入宫赴宴。酒过三巡,赵匡胤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对出席宴会的功臣宿将、义社兄弟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何故。赵匡胤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赵匡胤刚说完,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顿时宴会气氛紧张,大家着了慌,赶忙离开席位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赵匡胤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到时,即使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赵匡胤说得言真意切,石守信等人被吓得哭了起来,一个个乞求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赵匡胤见时机已经到了,便不紧不慢地说:“人生只有短短的一瞬间,大家所说的大富大贵,不过就是积攒很多的钱财,以供自己和子孙们享受荣华富贵罢了。我现在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石守信等将帅听罢此言恍然大悟,连连称谢说:“陛下替我们想得太周到啦!”

第二天上朝,石守信等禁军将帅一个个称病告假,请求解去兵权。赵匡胤十分高兴,很快批准。赵匡胤不费吹灰之力收回这些大将们手中的兵权,于是,很慷慨地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赵匡胤第一步计划圆满成功。

随后赵匡胤又对耆宿旧将也采取了同样手段。公元969年冬天,赵匡胤约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等人入朝,到后苑宴会。王彦超等人都是赵匡胤的老前辈,多在晋汉两朝时就已“建功立业”,显赫一时,根基很深。宴会上,酒喝得差不多时,赵匡胤便开口说:“你们都是国家老臣,现在藩镇的事务那么繁忙,还要你们干这种苦差,我真过意不去。”

前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彦超是个明白人,赵匡胤落魄时投奔他,他没有收留。赵匡胤建宋当皇帝后不思旧怨,依旧留用他,而今在稳定朝政上自己已失去作用,他便知趣地顺着赵匡胤的意思说:“我本来也没什么功劳,留在这个位子上也不合适,希望陛下让我告老回乡。”其余等人不赞成王彦超的说法,争着陈述自己的功劳。赵匡胤听了直皱眉头,然后不耐烦地说:“这都是陈年老账了,提它干什么?”武行德等人讨了个没趣,怏怏散去。第二天,宋廷降旨罢免王彦超等人的节度使职务,任命以闲散官职,留在京城居住。至此,压在赵匡胤心头的石头,又放下一块。

禁军是最让皇帝头疼的事情,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政局动荡。因此赵匡胤没少花工夫,当时禁军是赵匡胤直接掌管的正规军,大约二十二万人,负责守卫京城和重要战略据点。因此,赵匡胤为了防止禁军犯上作乱,在具体部署上,京城驻十多万,外地军事重地驻十多万。他还规定京师禁军和外地驻军内外相制,如驻外地禁军谋反,京师之军足可控制外地驻军。反之,如京师之军叛乱,外地驻军也能抵挡住京师禁军。为了优抚禁军,赵匡胤不惜倾全国之财力来供养这么一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军队,禁军俸禄从优,特别对出外戍边的禁军,还加发各种钱物,有的增加“月俸”,有的按季加发艮鞋(一种比较坚固的鞋),天寒或给棉袄,或给“装钱”。戍守部队,一般一二年换一次,至多不超过三年。每当戍卫回京,赵匡胤都亲自接见,并备食物慰劳。他防止禁军将领哗变的主要措施就是:禁军出外作战前临时指派将帅,以便割断统帅与士兵的密切关系。所有这些防范措施,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禁军权限过大、易于发生政变的问题。

整顿完禁军后,赵匡胤开始把触角伸向地方武装,他对付地方武装全然不像对禁军,他的目的就是要弱化地方武装,即他所奉行的“强干弱枝”之策,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呢?原来,他将全国的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和蕃兵。除了禁军直属中央管辖外,厢军、乡兵和蕃兵都归属地方管理。厢军是宋地方长官掌握的军队,总领于侍卫司,其精锐选入禁军,留下来的大多为老弱。厢军可以说是不务正业,有名无实,他们主要工作只是一些地方性的杂活。乡兵是按户籍抽调的壮丁,或只招募来的地方兵,经过训练,加强地方上的统治。蕃兵是边区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数量很少,必要时可以配合禁军作战。

从厢军、乡兵、蕃兵的兵源上看,我们不难想象他们与禁军在待遇上的差距会有多大了,由于这些地方武装待遇低,训练差,士气不高,故无法与中央禁军相抗衡。这也正是赵匡胤所希望看到的,通过这样的安排,他根本不用担心地方实力超过中央,即便是偶尔有一二个地方集团想要脱离中央,就军事上而言,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战胜高出他们若干层次的禁军。可见赵匡胤在解决唐末以来地方割据问题上是超越了他的先辈们,同时也给后来的帝王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