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冯道官场的倒不倒能力

冯道官场的倒不倒能力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他便是号称官场“不倒翁”的冯道。冯道如获至宝,他放心地前往李存勖的大营。冯道发现李存勖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无故对部下发脾气,一旦心境平和下来后,又会经常自责。其实,冯道暗中却无时无刻不在密切关注着皇帝的更替,他力争在别人之前掌握新皇帝的脾气禀性,然后制定东山再起的计划。

冯道官场的倒不倒能力

五代时期出了这么一个奇人,他是一位官场常胜将军,是一部“官场学”的活教材。他一生的意义就是教人怎样做官,并用他一生的实践向人们宣告着官场不倒的一个惊天大秘密。那么这个奇人是谁?他的惊天大秘密又是什么呢?他便是号称官场“不倒翁”的冯道。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省交河县东北)人,生于唐僖宗年间。他的家庭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小康之家,他的祖先也不是名门士族,连一个县令以上的先人也找不出来。可想而知,在那个做官凭门第的时代,他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想跻身官场,无异于登天。可是,历史却永远记住了“冯道”这个平凡的名字,因为他不仅做官了,而且做了几十年的大官。

冯道生活唐朝末年那个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时代,他知道,要想为官,第一步就得寻找靠山。然而要从万千割据势力中寻找到可靠的后台,还真是一门学问。不过冯道天生就精通这门学问,他四处调查割据集团的兵力、控制地域以及领导者的情况,逐一排除,最终将目标锁定在割据晋阳的李存勖身上。

冯道了解到李存勖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且求贤若渴,这点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普通人来说很有帮助,因为冯道能够通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升迁。基于这样的考虑,冯道决定投奔李存勖。可是,他并没有直接前去求见李存勖,他考虑到如果自己贸然前去,李存勖势必把自己当成到他那里混饭吃的平庸之辈,肯定不会受到重用,说不定哪天打仗还可能送了命。

这样愚蠢的事情他冯道绝不会做,因此,他首先设法掌握了李存勖的性格特点,知道这个人非常重感情,尤其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然后,冯道想到应该找个跟李存勖关系密切的人来为自己牵线搭桥,这样自己一去便可让重情重义的李存勖另眼相看。

冯道搜肠刮肚地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名叫张承业的人。冯道很早的时候在离家乡较近的幽州做小吏。当时,幽州军阀刘守光十分凶残,杀人成性,对于属下,也是一言不合,即加诛戮,甚至杀了之后,还叫人割下死人的肉来吃。冯道知道在这个人手下干不了太久,因此,他积极为自己留后路,经常暗中释放被刘守光拘押的豪杰。一次,刘守光的部将张承业劝阻他不要去攻打易州和定州,话不投机得罪了刘守光,刘守光便将他抓起来打入死牢。冯道觉得张承业这个人日后必有大用,于是他想尽办法贿赂刘守光身边的人,好不容易保下了张承业的命,然后又买通狱卒帮助张承业逃出牢狱。而张承业曾经救过李存勖的命,算来张承业与李存勖是生死之交,而自己跟张承业也是生死之交,因此,自己可以通过张承业的介绍,让自己成为李存勖完全信任的手下。

想到这些,冯道便立即修书一封给张承业,张承业收到冯道的来信后,只顾高兴,根本没有考虑到冯道是在利用自己,欣然写了一封向李存勖推荐冯道的信。冯道如获至宝,他放心地前往李存勖的大营。

李存勖果然重情重义,听说冯道是张承业推荐来的,便毫不怀疑此人的品行,给了他一个重要的职位,让他做自己的贴身幕僚,即晋王府中的书记,负责起草收发各种政令文告、军事信函。

冯道充分利用这个能够接触李存勖以及相关核心机密的机会,深入揣摩李存勖的个人喜好,并试着将自己的个人喜好往李存勖那边靠拢,从而博得了李存勖的欢心。

冯道知道李存勖喜欢简朴的生活,常常与士兵和部将同吃同住,冯道便也装模作样地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在军中盖了一个小小的茅草屋,连床席都没有,只睡在一束干草之上。

冯道发现李存勖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无故对部下发脾气,一旦心境平和下来后,又会经常自责。冯道想到,如果自己能够先于李存勖考虑问题,那么李存勖必然会感激自己。

不久,李存勖和后梁的军队在黄河两岸对峙,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残酷,而此时晋王的军饷十分匮乏,李存勖心情十分烦闷,而大将郭祟韬却不识时务地劝李存勖说:“供应紧张,能不能少几个陪着吃饭的人?”这无异于撞在李存勖的枪口上,只见他大发雷霆,说:“我想为那些替我卖命的人弄顿饭吃都不成,哪里还能当主帅呢?你作为我的后勤主管,连这点小事都解决不了,还想从我嘴里抢粮食,你这个官也不要当了!”冯道察言观色后,觉得这些话是李存勖在气头上说的,等心平气和后,肯定会后悔的。因此,冯道不失时机地出来打圆场,他对李存勖说:“粮饷供应确实困难,郭祟韬这么说,也是对您的一片忠心啊!”过了没多久,李存勖果然后悔了,他觉得为了这么一点儿小事责骂部下太过分了,转念一想,多亏了冯道那个“打圆场”,否则自己就下不了台了,因此,李存勖大大奖赏了冯道,并连续提拔他,以示重用。(www.xing528.com)

后来李存勖果然开国成功,是为后唐庄宗。然而,时运并不总是垂青冯道,后唐建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大臣的任用重视出身,一般显要位置都由那些名门贵族出身的人把持,冯道这样没有“来历”的人,便被踢出行政中枢的序列,让他领个空头衔在家等待重新安排。冯道善于见风使舵,他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装作心满意足的样子安心在家赋闲。其实,冯道暗中却无时无刻不在密切关注着皇帝的更替,他力争在别人之前掌握新皇帝的脾气禀性,然后制定东山再起的计划。

不久,后唐庄宗李存勖被杀,后唐明宗即位。冯道马上积极活动,他通过朝中心腹迅速知晓了后唐明宗想要有所作为,因而提倡居安思危,关心百姓的疾苦,冯道从这个信息中看到了自己重新得到重用的希望。

一天早朝,明宗问满朝文武:“今年的年景如何?”很多大臣习惯了阿谀奉承,便说了些粉饰太平的话。然而此时的冯道根据先前得到的关于后唐明宗治国的基本方针的信息,很快明白后唐明宗这个问话的意思,实际上是在试探哪些大臣确实能够居安思危并关心民生疾苦,冯道决定迎合后唐明宗的心思来回答。可这又让冯道有些犹豫了,因为如果仅仅提到居安思危的问题,他自信毫不费力,但如果照实说年景的问题,那肯定扫皇帝的兴致,因为当时民间年景非常糟糕,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如果不照实说,那就跟其他大臣的回答没有两样,自然不能让后唐明宗满意。怎么办才好呢?他想到了一个借诗词来影射当时年景的方式。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走到后唐明宗跟前说:“陛下,我想给您讲一个故事。”后唐明宗听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回答,非常感兴趣,便高兴地说:“很好啊,我倒想听听你有什么高明的见解。”冯道说:“我当年在晋王府的时候,奉命到河北中山一带公干,途中要路过井陉。我早就听说过井陉是个很难走的地方,人马到了那里,多发生被绊倒摔伤的事,我就十分小心地走过了井陉。没想到过了井陉,到了平地,却从马上摔了下来,差点摔死,我这才明白凡事要处处小心,时时提防。我的事虽小,却可以用来比喻大的事情,望陛下不要以为五谷丰登,河清海晏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要兢兢业业,不要放纵享乐,这才是我们臣下所希望的呀!”

冯道的这个故事正中后唐明宗的下怀,他微笑着点头说:“你说得一点儿都没有错,我们现在确实得有这么一种居安思危的态度。”接着,后唐明宗又问冯道:“那么,你认为现在天下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了呢?”冯道按照早就想好的唐代诗人的诗词委婉地说道:“唐朝有位叫聂夷中的诗人,写了一首《伤田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帝王心,化做光明烛,不照绮罗宴,偏照逃亡屋。’当我看到现在百姓的生活,就不由地想起这首诗来,不知道陛下听后有何感触?”后唐明宗早就从冯道的话里听出了他所影射的内容,可是由于冯道精明地采用了诗词的方式,所以明宗不仅没有大怒,反而称赞冯道说得好,他要求所有大臣都要牢牢记住这首诗,多关心关心百姓的生活。冯道凭借自己精湛的官场用语术,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评价,他也因此被后唐明宗提拔为一品宰相,一度得到皇帝的重用。

后唐明宗去世以后,皇位的争夺战日趋激烈。面对这种情况,冯道“审时度势”地调整了自己的战略方针,他觉得如果想保全自己,必须看准风向,谁的势力大,就赶紧拥护谁;如果谁失势,则率先推倒谁。

后唐明宗的儿子李从厚即位后,同宗的李从坷就兴兵进攻,想要夺取帝位,李从厚得到消息后,吓得连臣下也来不及告诉,就慌忙跑到自己的姨夫石敬瑭的军中。冯道了解到李从坷已经控制了整个京城的局面,正摆出一副杀气腾腾的阵势准备镇压敢于反抗的大臣和百姓。冯道心想: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应该率先赞成李从坷取代李从厚成为新皇帝,这样才能既保住自己的性命,又能凭借拥立新皇帝的功劳继续得到重用,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天早上,当其他大臣对京城兵变不知所措时,冯道却按照自己已经想好的计划,一反常态,出人意料地向百官提议去迎接李从珂。对于冯道的这个提议,反对者很多,他们说:“哪有天子在外,大臣反去劝别人当皇帝的道理呢?我们是不是该去投奔天子?”冯道根据已经想好的辩词说:“李从珂拥有大军,且性格果断。而李从厚不过是个小孩子,即位以来尚未掌握实权,为人又过于优柔寡断,不适合做皇帝,我的决定肯定没错,如果大家信得过我,就跟我一起去迎接李从珂吧。”

冯道深知自己身为宰相,权位为诸官之首,又兼一些官吏为他所亲手提拔,因此,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多数人都不好说什么。果然,当冯道提议表决时,绝大多数人都同意了,一起到洛阳郊外去列队迎接李从坷,并献上了请李从珂当皇帝的劝进文书。就这样,冯道凭借自己灵活的处事原则,由前朝的元老重臣摇身一变,成了新朝的开国功臣。

冯道善于根据不同握权者的性格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能够历经多个皇帝而依然活跃于官场的高层,足见其圆滑变通的为官手段之高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