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未来:自有品牌主导中国化妆品市场

未来:自有品牌主导中国化妆品市场

时间:2024-0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化妆品店增设“中岛区”,客观上对中岛区的自有品牌产生了巨大需求。一些运营相对成熟的日化连锁店的中岛区,基本都同时存在3~5个风格有差异、品类有互补性、不同厂家的自有品牌。机遇和挑战并存,在笔者看来,中岛区“自有品牌”时代主要具有以下几大挑战:1.追随其形,但不知其神。

未来:自有品牌主导中国化妆品市场

行业进入新周期,笔者提出的中岛区“自有品牌”,不仅在笔者辅导的多个企业获得成功,而且成为了影响行业面貌的积极因素,化妆品店中岛区“自有品牌”时代迅即到来,至今已经成为本土企业获取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很多企业甚至感言,中岛区“自有品牌”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春天!

那么,中岛区“自有品牌”时代的机遇在哪里?挑战又有哪些呢?

笔者认为,任何一次行业机会,都是由市场需求引发的,中岛区时代也是如此。自有品牌的货架区机会,是由于化妆品店已经初步具有了“产业化”的四个基本特征:

(一)渠道“主流化”

中国本土的化妆品行业,实则一部渠道发展繁荣史。

从最初的“大流通”,到KA卖场,再到今天的“化妆品店时代”,销售渠道逐渐发展成“三足鼎立”之势,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化妆品店,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和厚积薄发,成为第三个举足轻重的“主流渠道”。

这个渠道的容量,对于本土企业来说,意义已经非同小可。

(二)连锁“规模化”

正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化妆品店从最初的夫妻店开始起家,几经蜕变,小店变大店,大店变连锁,特别在最近三五年,快速走向连锁规模化。

我们已经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看到以下三大类日化连锁店:

1.A类店:“全国性”连锁龙头。

香港屈臣氏、万宁等,笔者预计以后能够有效覆盖全国市场的连锁机构将会出现5~10家。屈臣氏,目前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个人护理用品连锁机构。

2.B类店:“区域性”连锁龙头。

指在某些省份或地区表现比较强势的区域性连锁,如广州娇兰佳人、广西千千色、成都丽颜坊、四川金甲虫等,预计这样的区域性龙头全国将会出现30~80家。

3.C类店:“商圈性”连锁龙头。

指在某个城市或者县城表现比较强势的“商圈性”连锁龙头店。这样的商圈连锁,在每个城市或者县城基本都有3~5家。我们预计全国至少将有2000~3000家这样的初具商圈规模的连锁店,它们大部分已经从分店阶段发展成商圈性质非常明显的小型连锁。

它们的门店数量大多在3~5家、5~15家、15~30家之间不等,目前年营业额大部分已经达到1000~3000万之间,它们的综合成长性已经让行业非常重视。

同时这类化妆品店,目前正积极寻求可以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以及具有成长性的中岛区产品,具有一定的商圈基础和综合实力,是厂家可以重点整合和扶持的合作对象。

(三)门店“量贩化”(精品店超市化)

屈臣氏,是第一个影响中国本土化妆品店发生变化的竞争对手。它在进入国内开店之后,货架区的经营模式对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货架区的屈臣氏自有品牌,颠覆了国内化妆品店老板的眼球;这些都让国内的化妆品店老板,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盈利模式和利润来源。

“精品店超市化”,为本土的日化企业进入中岛区创造了有利的市场需求条件。

(四)经营“模式化”

可以想见,化妆品店在实现连锁规模之前,必须先找到符合自己单店的“标准经营模式”,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找到一个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才能让化妆品店系统真正走向连锁化、产业化。(www.xing528.com)

以上四大化妆品店逐渐形成的产业化特征,为中岛区时代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1.化妆品店“量贩化”,对中岛区“自有品牌”构成了客观需求。

化妆品店增设“中岛区”,客观上对中岛区的自有品牌产生了巨大需求。门店这么大的陈列位置和陈列面积,是针对一些有卖相的个人护理品,它们是中岛区快速出量的重要品类。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背柜区的终端产品,叫“精品式销售”,主要贡献利润和客单;而中岛区的自有品牌则是“量贩式销售”,追求的是人气和流转率,客户往往需要每个单品成件提货,才能满足中岛区陈列和销售的需要。

2.中岛区“标杆品牌”还没有形成。

中岛区也将跟背柜区一样,必将产生5~10个全国性运营比较成功的自有品牌,15~30个区域性运营比较成功的自有品牌。而目前化妆品店中岛区的品牌虽然已经不少,但除了个别品牌已经运营比较成功之外,其他跟进者要么模仿过度,要么没有商圈保护和品质保障,缺乏成长性。

3.中岛区品类容易形成大量“自然销售”。

经过笔者团队对市场的反复实践和研究,具有“高性价比”的中岛区个人护理品,由于价格实惠,品质好,容易形成大量自然销售。只要终端容易动销,厂家自然容易走量。

4.中岛区已经成为化妆品店重要依赖的新利润来源。

屈臣氏中岛区的自有品牌陈列和销售,几乎可以占到整个门店的50%;国内的很多化妆品店中岛区品类的销售业绩贡献率也已经高达35%~60%,中岛区“自有品牌”销售业绩的提升空间让人充满想象。

一些运营相对成熟的日化连锁店的中岛区,基本都同时存在3~5个风格有差异、品类有互补性、不同厂家的自有品牌。意味着只要有良好的成长性、具有自身独特风格、不盲目抄袭仿制的中岛区产品,还是有着比较宽松的准入机会。

机遇和挑战并存,在笔者看来,中岛区“自有品牌”时代主要具有以下几大挑战:

1.追随其形,但不知其神。

笔者之前文章曾经提过自有品牌存在五大误区,但目前观察上游的厂家,还存在一个更致命的缺陷,即“追随其形,但不知其神”。

自有品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有品牌,实则化妆品店中岛区时代的一个系统性营销思路,核心本质是能够帮助化妆品店提升“整店营销”能力,帮助化妆品店提升质量、拉动产量,以及击败对手的动销品类,主要用于创造“顾客进店率,销售连带率,以及老顾客返店率”。如果离开了营销功能,而单纯意义上交给化妆品店一些个人护理品,会普遍面临一个陈列在门店却无法动销的问题!

2.追求低价,选择很盲目。

从最近的市场走访来看,处于下游的化妆品店在自有品牌的选择上,很多店老板只盲目比较进货价、盲目追求低价,而从来不将厂家的营销思路、产品品质以及产研能力纳入合作的考量。

笔者认为,化妆品店在选择合作厂家的时候,选择的不只是中岛区产品,还有厂家的营销策略和营销辅导服务,能否帮助化妆品店实现一次本质上的提升。比如我们合作的中岛区某企业的“1+1”营销模式,已经在全国10个省份扶持培育了大量的样板店,为化妆品店根据商圈竞争态势进行了“量身定做”的改造和营销辅导服务,获得了合作伙伴的一致好评。

3.品类众多,考验工厂产能。

因为中岛区需要非常丰富的产品品类,少则200多个,多则300~500个,而且需要跟随市场变化不断推陈出新,这对于工厂的生产计划和物料控制系统(PMC),以及厂家的生产能力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4.厂家众多,谁能出类拔萃?

笔者从来不参加行业会议,但早已听说上海会已经出现了众多的中岛区产品。无论如何,只要具有成长性的厂家,都将分流市场,这也是规律使然。

关键在于,谁能够在众多的中岛区产品领域出类拔萃,成为行业中岛区时代的领航标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