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潮汕味道:体验食桌情景与宗族生活

潮汕味道:体验食桌情景与宗族生活

时间:2024-0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6月,有一位马来西亚的潮籍老板,读到我在《潮州帮口》中所写的那些食桌内容之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想组织一个200人的大型美食团来潮汕并找一处祠堂食桌。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办桌的人多数喜欢热闹,参加的人越多越能显示兴盛和“老热”,而做桌厨师其实就是餐饮经营者,食桌的人越多当然就越高兴,所以如果有像我这样希望体验食桌情景和宗族生活的人,是完全有机会参与食桌的。

潮汕味道:体验食桌情景与宗族生活

我虽然研究地方的饮食习俗和饮食文化,但真正参与宗族食桌的机会其实不多。新中国成立前,我的父亲就离开家乡参加革命,以后一直在外乡工作,50年后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回了趟饶平老家。他不回去,恐怕与当年错划家庭成分有关,但也应该与他的信仰有关……简单说吧,我在一个无神论的家庭中长大,与家乡和宗族几乎断绝联系。因此对于食桌的情景,我自小就充满了憧憬。

东湖乡宴

食桌是潮汕人族群的一种仪式性的进餐。(摄影:王裕生)

2010年6月,有一位马来西亚的潮籍老板,读到我在《潮州帮口》中所写的那些食桌内容之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想组织一个200人的大型美食团来潮汕并找一处祠堂食桌。这种念头虽然有些异想天开,但其实也不无可能。记得蔡澜先生写过一篇叫《古庙前的婚宴》的文章,说有一次他带领100人的团队到台湾美食游,也是想吃办桌菜。找到当地一位有名的做桌厨师,但那厨师推辞说,那天他们不巧有个90桌的婚宴要办,蔡澜先生说那让我们加入凑成100桌岂不是更好吗?厨师跟婚礼的主人一说,不想对方竟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100位从香港而来的贵宾,驱车1小时来到台南芋寮一处乡间古庙前的广场,加入了一场由陌生人举办的婚礼,当然也如愿以偿地吃到了地道的台湾办桌菜。

2009年,我甚至在潮州庵埠文里村白吃过两次桌菜。第一次陪香港《饮食男女》杂志的记者前往采访。当晚名义上是庆祝文里社区英哥队建立30周年,实则是为第二天社区营老爷而举行的一场聚餐,社区内各宗族、捐钱游神的企业和家庭都有人参加,总共摆了55桌。我们本想拍几张照片马上走人,但最终还是被热情的主人留下来白吃白喝。第二次是因为一位朋友要陪他的长辈回乡里祭祖和入祠而邀请我同行。本来“生能与祭,死能入祠”是正常宗族生活的标志,但那位朋友的长辈不得了,在生就能够入祠。一般而言,能入生祠的人身份非富即贵,或者是对宗族有贡献。那天我还被安排在祠堂内天井与那位长辈同桌,明显是沾了那位长辈的光。(www.xing528.com)

程洋冈乡宴

食桌的基本礼仪是要对宗族事务表现出一定的友善和关心。(摄影:王裕生)

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办桌的人多数喜欢热闹,参加的人越多越能显示兴盛和“老热”,而做桌厨师其实就是餐饮经营者,食桌的人越多当然就越高兴,所以如果有像我这样希望体验食桌情景和宗族生活的人,是完全有机会参与食桌的。虽然后来因为其他原因,马来西亚的美食团没有体验到食桌,我却因为有了这种想法而更加关注食桌这种饮食习俗。2010年8月,香港理工大学的许伯坚兄带领一批学员来潮汕旅游,我充当他们的美食向导,除了到澄海盐鸿和饶平柘林湾参加薄壳美食之旅,还到潮州龙湖寨许氏祠堂食桌。这次活动虽然人数不多,只有30多人,其意义却不小,主要是能够借用宗族的祠堂作为用餐场所,让外姓的游子体验了一回寻根的滋味和与神同桌的感觉,可以说是开创了食桌这种潮汕食俗旅游的先例。

有了这些想法之后,我甚至设想以后如果真的办起餐饮企业,可以考虑细分出一个专门做食桌的餐厅。食桌餐厅将仿照乡间宗族食桌的形式,一式红漆八仙桌和绿漆长板凳,装修也引入潮汕祠堂建筑民俗和工艺的元素,菜式以传统的食桌菜即潮州筵席菜为主。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考虑引进潮剧和潮州音乐助兴。总之,食桌餐厅将是一个品尝潮汕美食,弘扬传统文化的基地,服务对象除了来汕头的外地游客,还包括对潮汕文化特别是潮汕美食感兴趣的人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