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潮汕迷信活动-潮汕味道

潮汕迷信活动-潮汕味道

时间:2024-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潮俗的游神赛会实际由游神和赛会两种民俗活动组成。新中国成立后,潮汕各乡村的宗族和游神赛会被当成封建迷信活动而禁止,庙宇多被毁坏,神像被砸碎。改革开放以后,包括游神赛会在内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才逐渐得到恢复。按照事先的安排,蔡社的这次游神赛会总共有300头大肥猪参加。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游神赛会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性的许愿行为,是人与神的交易。

潮汕迷信活动-潮汕味道

潮俗的游神赛会实际由游神和赛会两种民俗活动组成。游神,又叫“营神”,就是将神像从庙里请出来在社区里巡视,一般来说,神祗的身份越高巡游的范围就越大。以澄海樟林红头船古港这个著名的社区来说,唯一可以巡游全乡六社八街的神明只有全乡的主神火帝,其他如东社的三山国王、西社的玄天上帝(北帝)和感天大帝(土地神)、北社的七圣夫人等神明只能在各自管辖的小社区内游行。火帝巡游活动从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开始,至二月十五结束,历时长达半个月,期间除了正月十五游神正日要正式到六社地界巡游之外,前十四天主要在八街的“神厂”接受乡民祭拜。所谓神厂,就是各街区在神庙外面临时用竹木搭起用于安放神明供人祭拜的场所。神厂内外,有高挂灯橱花灯的,有安放香烛盆景的,有摆设粿品食物的,更有演戏说唱的,往往通宵达旦,热闹非凡。因为各社各街都希望通过神厂展示地方实力,祭拜的乡民也想通过祭品取悦神明,因而往往带有竞赛的性质,故称为“赛会”。

说到旧时潮州的赛会,当以元宵节灯会最为出名。潮歌《百屏灯》从“活灯看完看纱灯,头屏董卓凤仪亭”这样一路唱至“百屏拜寿郭子仪”,可见潮州灯会的盛况。明嘉靖年间刻本《荔镜记戏文》已经流传了整整五百年,讲的正是黄五娘看灯投荔,陈三卖身磨镜的风流韵事。但现代的赛会,由于有了电影电视等新式娱乐方式,传统的灯会、皮影戏游艺活动早已不再流行,反而是赛大猪、赛大鹅之类的祭祀食物成了主角。

潮汕的游神赛会由来已久,比如惠来县的打火醮,清乾隆元年(1736)就出现了,以后每十年举行一次。在打火醮之前三年,社区的住户会单独或几家联合认养一两头猪,作为打火醮酬神和宴客之用;各商铺住户则每月捐款,由专人负责收取。新中国成立后,潮汕各乡村的宗族和游神赛会被当成封建迷信活动而禁止,庙宇多被毁坏,神像被砸碎。改革开放以后,包括游神赛会在内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才逐渐得到恢复。我小时候虽然在惠来县住过十年,打火醮却只是耳闻而没有见过。到2006年12月初,这项从1946年就停办至今的民俗活动终于又重新开展起来。那一次我也专门赶到惠来,挤进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人山人海之中,算是见识了传说中打火醮民俗的风采。实际上火醮是一种巫道色彩很浓的法事,“醮”又称“斋醮”,指整洁身心后设坛上章祈祷的礼仪。因为斋醮被认为具有禳灾解厄、祈福谢恩或召摄亡魂、炼度施食等功能,所以在民间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赛猪做戏

赛大猪和做社戏一样,目的都是为了娱神祈福。(摄影:王裕生)

澄海冠山的赛大猪也同样属于重新恢复或再造的传统民俗。改革开放后,澄海冠山率先恢复了此项赛会活动,于是附近一些村落也重新开展起来。汕头市郊的蔡社村历史上也有赛大猪的传统,但中途停办了,直到2002年才重新恢复,之后约定每五年举办一次,到2008年8月,又举行第二次赛大猪活动。由于赛大猪这种赛会活动地方史志未曾记载,近十几年来,虽然有一些记录赛大猪场面的照片和视频在媒体上出现,但还未有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我三次到蔡社村进行田野调查,对这种地方习俗进行考察研究。

冠山赛猪

澄海冠山的赛大猪是一种很典型的赛会,每年农历正月十八定期举行,规模也为潮汕之冠。(摄影:青蛙探险)(www.xing528.com)

蔡社村又叫“渔洲”,属龙湖区鸥汀街道,地处市区东北郊新津河南岸,北接旦家园,东连打铁洲,人口五千多,以蔡姓为主,故名。本次赛大猪,由乡里老人组(理事会)负责组织,目的是为了拜祭“老公”,因为农历七月十五是老公诞辰。“老公”又叫“福圣公妈”,相传宋朝时领兵在当地战死,后显灵保佑梓里,因此成为附近包括蔡社在内的乡村社区的主神。福圣公妈庙又称“老公宫”,不在蔡社地界,而是在附近的李厝寨。我到老公宫实地考察时,也只见到“福圣公妈”的碑匾,对其身世事迹竟一无所知。

乡里两天前已在旷埕搭起了一个像戏院一样的大型神厂,一端是祭台,用来放置神像和牌位;另一端是戏台,用来演出潮剧;中间大部分地方空着,会根据祭祀活动的进程来安放各种各样的祭品。比如当天下午的祭品主要是甜粿、卤鹅、面线、粿品、水果、纸钱、花篮等,全猪和全羊等祭品要当晚才会进场。按照事先的安排,蔡社的这次游神赛会总共有300头大肥猪参加。每头肥猪重量多在400斤以上,有的猪身上还叠放着整只生羊,价值当然不菲。但一来这种大型的祭祀活动并非每年都举行,二来乡村内部存在着一种以宗族为单位的轮祭制度,三来允许多家人联合认养一头猪,所以既能减少花费又能及时处理掉祭祀后的猪肉

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不但把祭祀天地神灵与关系邦国存亡的战争都看成是国家的头等大事,甚至将祭祀位列于兵事的前面,可见其在古人眼中是何等重要。在潮汕农村,祭祀的重要性和权威性至今仍然得以维持,这也是像赛大猪这样的大型群体性祭祀活动能够顺利举行的原因。

以祭礼而论,赛大猪称得上是一种高等级的祭献。《礼记·王制》说:“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但凡牛猪羊三牲全备者称为“太牢”,只有猪羊者称为“少牢”。赛大猪常见猪羊并用,与少牢有关,这一特点是很引人注目的。韩愈《祭鳄鱼文》开篇便说:“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说明他用的也是少牢之礼。祭礼还规定每头祭牲在祭祀前要经过严格的牢养育肥,这也是“少牢”或“太牢”之“牢”的本义,即所谓“养牛马圈也”。蔡社的大猪一经献祭之人确认,就会得到精心的饲养和照料。这一特点也与古代将畜牲从“始养之畜”变成“将用之牲”的祭礼相符合。

传统祭礼对祭品的生熟也有很多讲究,一般祭天用牲血,祭先王、自然之神和初祖用生肉,祭社稷用半生不熟的肉,祭人鬼则用熟肉。蔡社的赛大猪,除了使用生肉,还用到毛血。在临时搭建的主祭坛一角,地下放着几百个盛放牲血的小碟,每碟牲血实际是取之于被宰杀的猪羊。不但如此,宰杀时还保留了猪羊的一些鬃毛或尾毛。这种做法属于古老的血祭,古人认为用血为祭品可以较快达之于神灵,可能祭事完毕之后,会使用“灌注”或“瘗埋”这类古已有之的方法来处置。

民俗学的角度来看,游神赛会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性的许愿行为,是人与神的交易。将活猪、活羊或活鹅宰杀后一字儿摆开祭祀,让神评比;谁家的猪鹅最大,谁家就能够得到最大的赐福。在此过程中,如果神的灵验完全变成了可以用钱物衡量的商品,那么人与神之间的交流最终必将丧失神圣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