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部应力点:石油战争

南部应力点:石油战争

时间:2024-0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车臣,俄罗斯南部的“应力点”在“美酒与毒药”中我们曾提到过,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苏军撤离了阿富汗,导致这里的局势最终彻底失控。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说俄罗斯境内的任何一座山脉对其国防安全来讲都是尤为重要的,而高加索山脉就是俄罗斯南部边疆地区唯一的一道可以称为天险的地方。在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最终战败,这导致俄罗斯西南方向面临严重的威胁。

南部应力点:石油战争

车臣,俄罗斯南部的“应力点”

在“美酒与毒药”中我们曾提到过,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苏军撤离了阿富汗,导致这里的局势最终彻底失控。在失去了位于中亚的这道防火墙后,来自中东的极端宗教民族主义力量开始向里海沿岸的苏联加盟共和国进行渗透,除了来自沙特等国的宗教思想外,来自土耳其的泛突厥主义思想在当时也渗透到了这一区域,在当时,中亚五国的历史教科书甚至都是来自土耳其。在这种背景下,位于高加索山区腹地的车臣共和国的局势也开始趋于动荡,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这里一度成为了俄罗斯最大的地缘安全问题。

对于俄罗斯来讲,车臣的战略价值可以分为两部分: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辖的一个共和国(按照目前俄罗斯的行政建制),位于海拔4493米的大高加索山脉的北麓地带,面积173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26万。这里西接印古什共和国和北奥塞梯共和国,西北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接壤,东连达吉斯坦共和国,南部与格鲁吉亚接壤。由于这里是高加索山区少有的人口密集区,因此控制了车臣,差不多就等于掌握了整个高加索山区的控制权。对于俄罗斯而言,高加索山脉对于其地缘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军事防御的角度来说,俄罗斯的地形构造其实并不理想——多数国土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形,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形成有力依托的地理屏障。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说俄罗斯境内的任何一座山脉对其国防安全来讲都是尤为重要的,而高加索山脉就是俄罗斯南部边疆地区唯一的一道可以称为天险的地方。一旦高加索有失,敌方的武装力量由此向北可一直推进到莫斯科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俄罗斯牢牢控制了高加索山脉,由此南下就可以进入到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无论是谁,只要控制了这两块高地,则整个中东地区就会处于谁的掌控之下。

从历史上说,车臣文化主要受阿拉伯和土耳其文化的影响。宗教方面,当地人多数属于逊尼派穆斯林。高加索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历来不适合农业生产,这使得车臣人的习俗带有强烈的游牧民族特色,民风异常彪悍,难以被约束。因此在历史上,无论是蒙古帝国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这里都没有建立起真正牢固的统治。

车臣并入俄罗斯的历史并不算长,在17~18世纪,车臣地区成为了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经过长达200年的战乱,直到19世纪车臣的归属才明确了下来——沙皇俄国打了长达50多年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最终将这一地区并入沙俄版图,车臣族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历史纠葛由此开始。

车臣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俄罗斯在这里基本不可能采取怀柔政策:高加索山脉是俄罗斯南部唯一可以依托的天然屏障,直接关系西南腹地的安全,所以一旦有人要惦记俄罗斯,必然会对这一地区下手;另一方面,车臣属于新收之地,加之民风彪悍,伊斯兰文化与东正教本身就有极大差异,所以一旦俄国面临动荡,这里几乎肯定会出问题。在战乱多发的时代,对俄罗斯来说,除了强力压制外,也没有更现实的手段。

在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最终战败,这导致俄罗斯西南方向面临严重的威胁。偏偏在这个时候车臣地区再次出现了动荡局面,车臣人组织了多次暴动。为此,之前在克里米亚作战的俄军回撤到高加索,对车臣族人进行了极其严酷的镇压。[1]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一度占领了高加索地区,在被占领期间,部分车臣部族和德国人合作,成立了“高加索兄弟特别党”。1944年2月,车臣重新被苏军收复,因为当时苏德战争还没有结束,所以苏联高层认为把车臣人继续留在这个战略重地存在隐患。为了保险起见,同时也是缘于俄罗斯有仇必报的民族特性,斯大林下令把所有的车臣人强行从原来的居住地迁移到了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居住,而当地的聚居地也受到了监视。曾有人估计,这次事实上的流放导致车臣族损失了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2]。一直到1957年,急于获得各方支持的赫鲁晓夫宣布为车臣族平反,容许他们重新返回车臣故地居住,作为补偿,除了给予车臣族人更多的优待之外,还把捷列克河以北的非车臣人聚居区划归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但是这些举措并没有弥合民族间的裂痕,反而为后来的车臣动乱埋下了伏笔。

除了地缘安全之外,车臣还和里海的油气资源息息相关。(www.xing528.com)

里海与现今的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内海,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随着海洋逐渐退去、陆地上升,在11000年前里海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轮廓(此前里海与黑海是相连的)——里海盆地。里海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洼地,许多地区低于海平面,最低处海拔-28米,面积517969.3平方公里,其中里海水域占了371772.5平方公里。由于气候干旱,这片盆地基本属于荒漠半荒漠环境。而就是这片不毛之地,却是除波斯湾之外地球上少有的石油产区。

在中东石油被发现前,里海沿岸的巴库曾是世界石油产业的支柱。1898~1901年,巴库石油年产量曾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1157万吨。此后,才在里海盆地接二连三地发现了新的油层。

车臣共和国地理位置图

按照石油地质学家的预计,现今伊朗、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和俄罗斯这些里海沿岸国家的石油储量是130亿桶,相当于整个欧洲北海油田的规模,接近委内瑞拉石油储量的三分之一。由于该地区许多地方还没有进行先进的三维法勘探,所以实际储量远远不止这些,精准估计最终的石油产量将达到20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近15%。以现在的币值进行估算,这些石油的总价值将超过4万亿美元。再形象一点说,以石油消费量最大的美国现有的消耗速度来算,里海的石油可供它连续使用30年。除了石油之外,这个地区的天然气储量更为丰富,潜在的储量可能占到全球天然气的50%。

目前,以石油储量的排名来看,第一是在西西伯利亚(第三巴库),第二是波斯湾,第三就是里海盆地。而由于里海沿岸地区工业发展普遍比较滞后,自身的油气消耗量非常有限,因此每年开采量中的90%以上用于出口。而车臣,恰恰位于里海油气外送的咽喉之处。

在苏联时代,原油从阿塞拜疆共和国的巴库油田开采出来,通过管道经车臣被输送到港口城市新罗西斯克,再在这里装船经黑海运往西欧,用以换取外汇。在这条石油通道上,车臣共和国是必经之路。不止如此,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本身也蕴藏着可观的油气资源,那里的炼油厂还担负着里海石油的加工任务。

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等里海沿岸国家纷纷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巴库—格罗兹尼—新罗西斯克的油气管道使得俄罗斯有了继续对里海沿岸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施加影响力的可能:因为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这些新兴独立的国家普遍没有很强的工业基础,能源出口必然是它们最主要的对外贸易资源,而利用苏联遗留下来的现成的管线向西欧出口油气资源,则是最简单易行的途径。如此一来,这些国家就必须和俄罗斯保持比较默契的关系,对俄罗斯而言,这就等于在外高加索和中亚地区为其增加了一份发言权。

另一方面,里海的石油向西输送,最大用户是西欧国家。如果里海石油继续从俄罗斯过境输送的话,那俄罗斯在和欧洲博弈中便会又多了一张牌。

【注释】

[1]在面对少数民族叛乱问题上,俄国人并没有多少怀柔的传统。但客观来说,一个国家如果在对外战争中刚吃了败仗,那么在面对这类问题的时候,霹雳手段的确要比妥协更为明智。在政治博弈中,只有强势的一方才真正有资格“妥协”,如果居于弱势,那么“妥协”换来的往往只能是对手的进一步行动——虽然残酷,但是在人类千百年来的政治斗争中,这却是一条基本常识。

[2]这个数字来自苏联解体后媒体“清算苏联暴政”,所以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车臣人在这次迁移中确实吃尽了苦头——俄国文化非常强调复仇,加之当时处于战时状态,车臣人在很多苏联人眼中则是“法西斯的同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