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理催眠术:解决问题,提升心理健康

心理催眠术:解决问题,提升心理健康

时间:2024-0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朋友认为,学习催眠心理治疗,关键是怎样引导进入催眠。催眠将受术者引导进入“变动”心理状态,让治疗有了基础,而心理治疗效果的实现,则取决于所创造的情境,这里说的情境包括诱导情境,更多指的是进入催眠后的治疗情境。所以说,催眠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取决于情境。催眠也不例外,运用好它,就能化解心理问题,运用不得当,也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心理催眠术:解决问题,提升心理健康

有些朋友认为,学习催眠心理治疗,关键是怎样引导进入催眠。这是一种误解,催眠是实现心理治疗的一种工具,本身并不具有治疗功效,它就像修理汽车时需要用到的各种工具,作用是把汽车拆解出来,才能进行修理。催眠将受术者引导进入“变动”心理状态,让治疗有了基础,而心理治疗效果的实现,则取决于所创造的情境,这里说的情境包括诱导情境,更多指的是进入催眠后的治疗情境。

所以说,催眠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取决于情境。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刀能造福人类,也能伤害人,火能烧饭,也能烧身,全看你怎样去运用它。催眠也不例外,运用好它,就能化解心理问题,运用不得当,也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例子往往更容易说明问题,下面就来举个例子。

当一个人因为贫穷,而受到他人嘲笑、歧视时,一般心理会有两个发展倾向,一是虽然心里愤怒,又无可奈何,而陷入自卑、抱怨、自责等自我贬低的心理,然后形成一种无休止的自我贬低模式;另一种是心里愤怒,但会化愤怒为力量,他心里可能想“等着吧,有朝一日我会比你们都更富有”,然后努力工作,奋发图强,这是导向自我提升的模式。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即使经历相同的事,不同的人,心理也可能会往不同的方面发展,自我贬低或自我提升。不管是哪个方向,从心理学来说,都可以认为是“表达自我需要的合理方式”,抱怨、自责和奋发图强都是表达心中愤怒的方式,在原理上是没有分别的,都是心理能量的释放,只是结果不同。(www.xing528.com)

既然自我贬低和自我提升都是表达自我需要的合理方式,是什么在影响往哪个方向发展呢?

是情境。比较温和的、有节奏并且连续的情境,容易导致人向自我提升方向发展,且当事人在过程中偏向于尊重情境;较为强烈的、无节奏强硬的情境,容易导致人向自我贬低方向发展,且当事人在过程中总会试图主动去控制、否认情境。不同的情境,会让当事人的潜意识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即选择表达自我需要的方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情境和场景或背景是不同的,情境包含了当事人及其心理状态,因为当事人也是情境中的其中一个元素。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我们中国人大都听过这句话“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猛虎逼于后而心不惊”,这句话形容拥有强大心理的人,面对事物变化时能处事不惊,保持平常平静的心态,不刻意控制,尊重事实,而这类人在遇到事情时,就容易往自我提升的方向发展;而另一类人则相反,看到自己女朋友和异性说会儿话,就心里难安,疑神疑鬼,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自然在遇到事情时,就容易往自我贬低的方向发展。

现在已经很清楚,在运用催眠进行心理治疗时,需要留意情境是否适合受术者,并且随时留意其情境状态变化,如果发现所创造的情境确实不适合受术者,请不要坚持,及时作出调整或改变。因为催眠情境可以治疗心理问题,但运用不好,同样可以产生心理问题。当然,只要你按照上面的规则行事,就不会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