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点心理催眠术,每天解决问题!

学点心理催眠术,每天解决问题!

时间:2024-0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迟迟不得法,求助者开始放弃,或暂且先做其他事,随之也放松下来,不再刻意去找寻“答案”,这一放松,自我隔离也随之解除,“答案”也就自然浮现出来,就这样他“顿悟”了。这样,引人入胜的故事不但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同时还会让他放松警惕,导向利于自我提升的身心平静状态,自我隔离消除,陷入故事催眠诱导情境,当你感觉到对方已经被你的故事深深吸引,而遗忘了他的“求助”初衷时,就可进入故事的第二部分了。

学点心理催眠术,每天解决问题!

我们都曾从书中或电视中知道这样的一些事,某个人心生困惑去请教寺庙的大师,把自己心里的困惑告诉大师,希望能得到点化,消除心中的困惑。接着大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开始这个人表示不明白,追问大师什么意思,但大师没有回答就离开。于是这个人就反复琢磨这个故事,以及大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却百思不得其解,几天下来仍然一无所获。就在他要放弃,转而去做其他事时,突然,他若有发现,然后感觉自己一切都明白了,心中豁然开朗,阴霾也一扫而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恍然大悟”,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大师给这个人做的一次故事催眠心理治疗。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一下故事催眠心理治疗过程和特点。

在这个人决定要去找寺庙大师开始,催眠就已经开始了。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大师是智慧的化身,拥有超人的智慧,这个独特的身份让这个人坚信,大师一定能帮助他拨开心中的疑云;而大师长期给人的印象都是仁慈的、宽容的、尊重他人的等,让大师无需再去建立与求助者的信任关系,求助者在来到寺庙前,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换言之,从他决定找大师开始,就已经在自己催眠自己了。

大师在倾听了求助者的诉说后,明白了求助者心中的困惑,选择或构思了一个故事,并把故事讲给了求助者听,多数时候是比较简单的故事,加上是以相对平常的方式讲述故事的,所以一般求助者不会直接被故事带入催眠,同时急切想找到“答案”,会让他的理性思维更多地占据他,干扰他进入催眠,融入故事情境。所以,一般求助者不会马上“顿悟”。

然而,因为求助者坚信大师一定能帮助他,自己苦苦找寻的“答案”就在大师的话中,这促使他去仔细琢磨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最终自己陷入了故事情境,进入催眠。在前面讲述自我贬低特点时谈到过,此状态下的人总会试图主动去控制局面,这和急躁等一样,都会让自己被隔离起来,看不到其他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求助者虽然进入了催眠,因为急切希望找到答案,反而让自己被隔离,迟迟难以“顿悟”。

因为迟迟不得法,求助者开始放弃,或暂且先做其他事,随之也放松下来,不再刻意去找寻“答案”,这一放松,自我隔离也随之解除,“答案”也就自然浮现出来,就这样他“顿悟”了。许多有过“顿悟”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其实答案一直就在眼前,可就是看不到;许多朋友也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东西就摆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到处在找,这都是自我隔离现象。

从分析知道,寺庙大师故事催眠心理治疗的一些条件,平常人是比较难达到的,而你也又不太可能出家去做和尚,并通过修行成为大师,那怎么办呢?(www.xing528.com)

当然是灵活运用,河上没有桥,那就坐船过河,不必专门去修一座桥。

那要怎么做呢?

首先,建立信任感,前面多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其次,故事的结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用于吸引求助者的注意力,并让他放松,没有大师身份给人信任感和智慧化身的优势,所以,我们必须在故事内容上下工夫,让故事变得趣味十足,但和求助者没任何关系,并以轻松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这样,引人入胜的故事不但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同时还会让他放松警惕,导向利于自我提升的身心平静状态,自我隔离消除,陷入故事催眠诱导情境,当你感觉到对方已经被你的故事深深吸引,而遗忘了他的“求助”初衷时,就可进入故事的第二部分了。

第二部分,心理治疗部分,这前面也有介绍,这里只提一点,你想让对方明白什么,但意图不可过于明显,要间接一些,因为你同时要让求助者明白一点,绝不是你教会了他什么,而是他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突破,学习到了新的智慧,这样他才会去珍惜,并大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建设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