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永春鼓坠舞: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库中的经典表演形式

永春鼓坠舞: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库中的经典表演形式

时间:2024-0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人们回家,只能穿草鞋,沿袭这个传统,至今表演鼓坠舞仍然必须穿草鞋。由于这是一种行进间的舞蹈表演形式,为求得平衡,在鼓挑后面挂一坠物,故称鼓坠舞。1960年,鼓坠舞参加省会演获奖。1961年拍摄《永春水电》纪录片,为鼓坠舞拍了特写镜头。1991年,鼓坠舞参加华东地区第二届社会舞蹈调演获优秀演出奖。

永春鼓坠舞: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库中的经典表演形式

级别:市级 

类别:民间舞蹈 

地域:永春县 (www.xing528.com)

传承人:林其安

鼓坠舞盛行于永春县。是在农闲时、丰收喜庆、迎神赛会、灯会或应丧事主家邀请表演的一种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相传隋朝灭陈朝,陈后主的儿子陈敬台带两个弟弟和宗族人跑到永春蓬壶定居,传来宫廷音乐舞蹈,钟鼓为乐。当地人在田间休息或农闲时也想学着娱乐,就用竹笠当作铜钟来敲击,口喊“哐哐哐”,用石头敲击石头发出的“喀喀喀”的声音,借此娱乐一番。后来当地人休息时就地取材,有的肩扛锄头,在锄头尾端挂上竹笠,用镰刀敲竹笠,这就是击鼓的雏形。有的双手拿石头相击发生“喀喀喀”的声音这就是敲磬的雏形;口喊“哐哐哐”,这就代表铜锣声了。当时人们回家,只能穿草鞋,沿袭这个传统,至今表演鼓坠舞仍然必须穿草鞋。历经代代相传,后来增加管乐、再后来又增加弦乐、增加了黄凉伞,增加南音演唱。舞蹈动作是运用太祖拳的“请步、三战步、人字打、青龙滚水、画眉踏架”武术动作演变而成。由于这是一种行进间的舞蹈表演形式,为求得平衡,在鼓挑后面挂一坠物,故称鼓坠舞。经一千多年的演变,代代相传,不断改革、创新,鼓坠舞不仅保留传统的舞蹈动作,使得舞步更加矫健优美,同时有队形变化,更加活跃,气氛更加热烈,现在不仅可以行进中表演,还可以舞台表演,演员最多达一百五十人。1960年,鼓坠舞参加省会演获奖。1961年拍摄《永春水电》纪录片,为鼓坠舞拍了特写镜头。1991年,鼓坠舞参加华东地区第二届社会舞蹈调演获优秀演出奖。1995年参加中国泉州广场民间文化艺术节比赛获三等奖。1999年,参加第三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文艺表演获一等奖。参加第一、二、四届泉州“海丝”文化节大型闽台民间民俗广场文艺表演踩街活动,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