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漳州南音传唱活动与乡村文化记忆

漳州南音传唱活动与乡村文化记忆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偏僻的漳州市东山岛铜陵镇,也有一家建立已经300 多年的“御乐轩南音社”。同时酝酿开展南音传唱活动。于是今天在铜陵镇街巷见到了两座奉祀孟昶神像的“郎君庙”,一座叫“御乐轩”,另一座叫“御乐居”。御乐轩全体成员仅有9人,包括杨桔平在内,3位男生、6位女生。目前御乐轩正致力于南音艺术的进一步挖掘整理、艺术水平的提高、更加广泛的艺术交流和年青一代传人的培养。

漳州南音传唱活动与乡村文化记忆

众所周知,被称为“宫廷雅韵”的南音是广传于泉州地区的一种非常优雅的曲艺。而在偏僻的漳州市东山岛铜陵镇,也有一家建立已经300 多年的“御乐轩南音社”。这个音乐曲艺团体历史悠久,颇为传奇。

话说清乾隆年间,东山有一位渔民在海上捞到一尊木头塑像,眼神炯炯,笑容可掬,小胡须轻飘,十分可敬可爱。渔民不知是哪位神明,上岸后立即请教乡间贤达。贤达经过再三研究,认定是五代十国后蜀皇帝孟昶,是南音艺术的始祖。渔民不敢怠慢,细心珍藏。

再说东山本来就是一个民间音乐戏剧盛行的地方,潮剧、汉剧、歌册早就在民间各个角落传唱。热心民间音乐的人士听到此事,立即来到渔民家,见到这尊雕像,十分喜爱而又崇敬。

经过乡间一群有心人的商议,决定筹资建庙奉祀孟昶神像,渔民无私献出。同时酝酿开展南音传唱活动。于是今天在铜陵镇街巷见到了两座奉祀孟昶神像的“郎君庙”,一座叫“御乐轩”,另一座叫“御乐居”。南音活动传承至今300多年。

笔者来到了文峰社区130 号布埕东侧的一座民居,匾额“御乐轩”十分醒目,这就是如今“东山县御乐轩南音社”的活动地址,两侧对联“御苑箫笙吹白雪,乐轩歌舞黄钟”引人玩味,进入轩内,立即感受到一股强烈的音乐艺术氛围。墙上悬挂着一个壁龛,龛内供奉孟昶小雕像,龛额楷书“郎君府”,龛联则是:“洞箫檀板御前客,华盖霓裳月里歌。”

轩内有不足30平方米的排练台,台前靠墙一排木橱存放着琵琶、洞箫、二弦、三弦乐器和林林总总的照片。这些照片大都记录着以前御乐轩同中国台湾、澳门和菲律宾等地区和国家的弦友互访交流的历史场面。墙上还悬挂了很多图片,主要是南音简介、几十年的活动记录、报刊的报道等。引起笔者注意的是,房子中间一座架子上,挂着厚厚一叠曲谱,这些曲谱全用工尺谱精心印刷,密密麻麻地标注着许多外行人根本看不懂的符号。社长杨桔平告诉笔者,南音传统都必须沿用工尺谱这种古老的记谱方式,上面的符号就是演奏指法。这分明凝聚了南音界坚守传统的深厚感情。杨社长兴之所至,又带笔者仔细看了橱柜里的那一把琵琶,他说这是一把传承了几百年的琵琶、杉木作后盖、用桐木作面板制成。南音业内相传,古时候,琵琶要从山上发掘未出闺的少女的棺木制作,深蕴纯洁之意。南音的琵琶不同于一般琵琶,叫“南琶”,演奏时必须遵古法斜抱乐器,不同于“北琶”的竖抱。

御乐轩全体成员仅有9人,包括杨桔平在内,3位男生、6位女生。当笔者请他们演示时,想不到他们个个都是多面手:既会唱,也会奏;既会吹洞箫,也会弹琵琶、三弦,拉二弦。洞箫深沉幽咽,如歌如诉;二弦浑厚顺畅,如行云流水;琵琶快活清脆,如珠落玉盘;三弦明快轻挑,如清流急湍。和着入情的演唱,使人如痴如醉,如入胜景。演唱者有的手持檀板,有的手执碰铃、四宝,击节伴奏。每一位表演者都极其专注、极其认真,传达给听众的,是神圣、敬畏、入情的感觉

杨社长告诉笔者,南音起源于前秦,兴于唐,形成于宋,是全中国最古朴的乐种之一,最早倡导和推动南音的就是后蜀皇帝孟昶。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盛行于福建泉州,用泉州话演唱。南音传入泉州前后,由魏王赵匡美第十一世孙、闽冲郡王赵若和传至漳浦赵家堡,而后辗转传入铜山(时铜山隶属漳浦县)。因而东山南音传人尊孟昶为“老爷”“老爷祖”,每年农历二月十二都要举行庄严肃穆的祭拜“老爷祖”盛大活动。(www.xing528.com)

更为特别的是,两座寺庙举行祭拜活动时,吸引了南音以外的其他曲艺界人士和普通民众也前来祭拜,祈求佑护和技艺长进。各地南音界弦友一致认定,其他地区的南音团体只在活动场所供奉孟昶雕像,没有另外独立建庙,唯独东山另建“郎君庙”。这是东山县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把艺术和信仰文化紧紧结合在一起。各地来此交流或弦友会唱,也必定要到郎君庙举行祭拜仪式。

正座谈间,笔者见到轩里排练台上,摆放着四只金漆的小狮子木雕,十分可爱。当笔者问及缘故时,杨社长接着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据说清康熙年间,泉州的南音团体经李光地推荐,进京参加康熙帝诞辰音乐表演。表演时,乐手遵照习惯,为了使乐器稳定置于腿上,总是跷着二郎腿。李光地意识到这样的姿势不仅不雅而且不恭,怕引起龙颜不悦,遂向皇上解释这是传统的习惯。康熙帝立即下旨,命人拿来宫廷内的两只金狮子让乐手垫脚,既解决了稳定乐器的问题,又显得十分雅致。之后,金狮子逐步演变成四只,让四位乐手都享受“脚踏金狮”的殊荣。这就成了南音奏乐的定例,至今依例。康熙帝十分喜爱南音,有意让泉州的南音团体留住京城,作为常设宫廷音乐。可是泉州的弦友归家心切,又不敢违背圣意,第二天演出时,演唱了一首《百鸟归巢》,表明心意。开明的康熙帝心领神会,遂批准他们回乡,并赐上书“御前清曲”的凉伞一把。

南音自传入东山以来,传承不断,虽历经波折,却代代相袭,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仍有许多传人开展教学、奏唱、迎艺、民间子弟戏等活动。特别是每年关帝圣诞、踩街迎神都缺不了御乐轩的身影。后来,南音活动中断。1991年10月16日(重阳节),在时任铜兴村村主任江汉坤的极力倡导和全力支持下,御乐轩复办,并聘请福建省南音艺术大师张在我执教,至今御乐轩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经常同泉州、厦门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以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弦友互访、会唱、交流艺术,博得各地弦友的好评。

东山南音,已被列入国家文化部认定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重要项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御乐轩正致力于南音艺术的进一步挖掘整理、艺术水平的提高、更加广泛的艺术交流和年青一代传人的培养。

(东山)

素材提供者:杨坤仁、杨桔平、孙用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