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场称呼规范,彰显身份与敬意

职场称呼规范,彰显身份与敬意

时间:2024-01-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职场中彼此进行交往时以职务进行称呼,可以表明身份区别,既得体又可以显示出敬意。职务性的称呼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仅仅称呼其职务。三是在其职称前加上其姓名的称呼。这种称呼是最为正式的。职业性称呼。这是在职场交往中,对于交往对象直接称呼其姓名的方式。在职场交往的场合中,不要将私下个人之间交往的称呼搬出来。所以,规范职场中的称呼十分必要。

职场称呼规范,彰显身份与敬意

在职场中,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职责,遵守着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因此,工作中的称呼要做到庄重、正式、规范。

  1.职场中的称呼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职务性称呼。在职场中彼此进行交往时以职务进行称呼,可以表明身份区别,既得体又可以显示出敬意。职务性的称呼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仅仅称呼其职务。如“局长”、“处长”、“经理”,等等。二是在职务前加上其姓氏。如“王局长”、“李处长”、“张经理”,等等。三是称呼前加上其姓名。这一般只适用于正式场合。如“王利局长”、“李湛处长”、“张坤经理”,等等。

  (2)职称性称呼。对具有职称,特别是中、高级职称者,可在职场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一般来说也有三种称呼方式:一是仅用职称称呼。如“教授”、“工程师”、“研究员”,等等。二是在职称前加上其姓氏。如“李教授”、“王工程师”、“张研究员”,等等。而这种称呼又常常为了简单而采用约定俗成的简称法来称呼,如将“王工程师”简称为“王工”、将“林编审”简称为“林编”等。但是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简称法时,要以不发生误会或歧义为原则。三是在其职称前加上其姓名的称呼。这一般是在比较正规的场合才使用的称呼方式。如“杜威主任编辑”、“马洪教授”,等等。

  (3)学衔性称呼。在工作中,对有学衔的,特别是具有较高学衔者,以学衔进行称呼,往往会增加现场的学术气氛,提高被称呼者的学术权威性。具体有四种方式:一是仅称学衔。如“博士”。二是在学衔前加上其姓氏,如“方博士”。三是在学衔前加上其姓名,如“田志强博士”。四是根据社交场合的具体需要,可将学衔具体化进行称呼,如“法学博士张力”、“工程硕士胡娜”,等等。这种称呼是最为正式的。

  (4)职业性称呼。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往往习惯于职业性的称呼,这带有尊重对方职业和劳动的意思,同时也暗示了谈话与职业有关。通常也有两种称呼方式:一是用其职业来称呼,如“师傅”、“大夫”、“医生”、“老师”、“警官”,等等。二是在其职业前冠之以姓,如“李师傅”、“史大夫”、“张医生”、“刘老师”,等等。

  (5)姓名性称呼。这是在职场交往中,对于交往对象直接称呼其姓名的方式。这一般仅限于同事、熟人之间。也有两种方式:一是直呼其名,如“李丽”、“王芳”;二是只呼其姓,不呼其名,并根据具体情况在其姓氏前,加上“老”、“大”、“小”等进行称呼,如“老李”、“大刘”、“小张”,等等。(www.xing528.com)

2.职场中的称呼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使用错误称呼。在称呼他人时,要避免将对方的姓名念错,对于把握不准的字,要事先请教,不要凭自己的主观想象,贸然称呼对方。如将“查”、“盖”等这些姓氏望字猜音,发生错误。对于交往对象的年龄、辈分、婚否、职务等情况拿不准时,千万不要想当然地去称呼,而要摸准情况,再选择合适的称呼。

  (2)称呼要与时俱进。称呼有一定的历史时代性,有些称呼会随时代的变化而被淘汰,也有些称呼会随时代变化应运而生。因此,称呼一定要合乎时宜,否则会闹出笑话。如现在再称呼领导为“长官”、“大人”,一定会贻笑大方的。

  (3)避免使用低级庸俗的称呼。在职场交往的场合中,不要将私下个人之间交往的称呼搬出来。诸如“哥们儿”、“兄弟”、“姐们儿”、“老兄”之类的称呼,是不适宜正式社交场合的。

  礼仪精髓: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仅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称呼。许多不规范的称呼,使得称呼变得非常混乱。最突出的如“师傅”的称呼随便乱用,有称呼医生为师傅的,也有称呼解放军和警察为师傅的,这样的称呼是不恰当的。所以,规范职场中的称呼十分必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