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的称呼及礼仪规范

常用的称呼及礼仪规范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社交、工作场合中常用的称呼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其特殊性的。这种称呼最正式。一般都可以称小姐、女士、夫人、先生,还有称其职务和对地位较高者称“阁下”的,如“市长先生”“大使阁下”。这些国家,一般只称其姓,并加上先生、小姐、女士、夫人等称呼。

常用的称呼及礼仪规范

(一)社交、工作场合中常用的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其特殊性的。它的总的要求是要庄重、正式、规范。

1.职务性称呼

一般在较为正式的官方活动、政府活动、公司活动、学术性活动中使用,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而且要就高不就低。这种称呼,具体来说分以下三种情况。

(1)只称职务。如董事长、总经理等。

(1)职务前加姓氏。如王总经理、张主任、刘校长等。

(3)职务前加上姓名。适合于极为正式的场合,如××市长等。

2.职称性称呼

对于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可用职称相称。

(1)仅称职称。如教授、律师、工程师等。

(2)在职称前加姓氏。如龙主编、常律师、叶工程师等。

(3)在职称前加姓名。适合于正式的场合,如××教授、××研究员等。

3.学衔性称呼

这种称呼,可增加被称者的权威性,同时有助于增加现场的学术气氛。

(1)仅称学衔。如博士

(2)加姓氏。如刘博士。

(3)加姓名。如××博士。

(4)将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并在后面加上姓名。如法学博士××。这种称呼最正式。

4.行业性称呼(www.xing528.com)

在工作中,按行业称呼。可以直接以职业作为称呼,如老师、教练、会计、医生等。在一般情况下,此类称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者姓名,如刘老师、于教练、王会计等。

5.泛尊称

就是对社会各界人士在一般较为广泛的社交中都可以使用的,如小姐、女士、夫人、太太。未婚者称“小姐”,已婚者或不明其婚否称“女士”。男的叫“先生”。不分男女叫同志。

(二)生活中的称呼

生活中的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

1.对亲属的称呼

与外人交谈时,对自己亲属,应采用谦称;对他人的亲属的称呼,要采用敬称。

2.对朋友、熟人的称呼

(1)敬称。对任何朋友、熟人,都可以人称代词“你”“您”相称。对长辈、平辈,可称其为“您”;对待晚辈,可称为“你”。对有身份的人或年纪大的人,应称“先生”;对文艺界、教育界以及有成就、有身份的人,称“老师”;对德高望重的人,称“公”或“老”,如“秦公”“谢老”。

(2)姓名的称呼。平辈的朋友、熟人,彼此之间可以直呼其名,如“王迎”“李香”;长辈对晚辈也可以这样做,但晚辈对长辈却不能这样。为表示亲切,可免呼其名,在被呼者的姓前加上“老”“大”或“小”字相称,如“老马”“大李”“小杜”;对关系极为亲密的同性的朋友、熟人,可不称其姓,直呼其名,如“晓龙”等。

(3)亲近的称呼。对于邻居、至交,可用令人感到信任、亲切的称呼,如“爷爷”“大爷”“大妈”“叔叔”“阿姨”等类似血缘关系的称呼;也可以在这类称呼前加上姓氏,如“毛爷爷”等。

3.对一般(普通)人的称呼

对一面之交、关系普通的人,可视情况采取下列称呼,如同志、先生、女士、小姐、夫人、太太等。

(三)外交中的称呼

国际交往中,因为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称呼就显得千差万别。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二是要注意国别差异。

一般都可以称小姐、女士、夫人、先生,还有称其职务和对地位较高者称“阁下”的,如“市长先生”“大使阁下”。对军界人士,称军衔,如“将军”“上校”“上尉”“元帅”。对宗教人士,称其神职,如“牧师”“传教士”等。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因为他们在社会中很受尊重,故可以直接作为称呼。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里,姓名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如“理查德·尼克松”。女子结婚后,通常她的姓名由本名与夫姓组成。如“玛格丽特·撒切尔”,玛格丽特为本名,后面为夫姓。有些英美人的姓名前会冠以“小”字,如“小乔治·威廉斯”。这个“小”字与年龄无关,而是表示沿用了父名或父辈之名。这些国家,一般只称其姓,并加上先生、小姐、女士、夫人等称呼。对于关系密切的,则不论辈分均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称姓。俄罗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妇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后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变。在俄罗斯,一般的口头称呼只采用姓或本名。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们一样,不同的是姓名数较多。日本妇女婚后使用夫姓,本名不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