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务礼仪实务:称呼的禁忌大揭秘

商务礼仪实务:称呼的禁忌大揭秘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者的年纪、辈分、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做出了错误判断。

商务礼仪实务:称呼的禁忌大揭秘

我们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

1.错误的称呼

常见的错误称呼有误读或是误会。

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

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者的年纪、辈分、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做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女士”或“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

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南方人听来“伙计”肯定是“打工仔”;中国人把配偶经常称为“爱人”,在外国人的意识里,“爱人”是“第三者”的意思,而把配偶称为“对象”也容易被误会为恋人关系而非夫妻关系

3.使用不当的称呼

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

4.使用庸俗的称呼

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www.xing528.com)

5.称呼外号

对于关系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张给对方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对方。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6.避免语音禁忌

在官场,应注意上司的姓氏与职务的语音搭配,如赶上姓傅、姓戴的一把手,您叫“傅厅长”“戴局长”,对方肯定不高兴,因为外人一听,误以为他是副职或临时代办呢。应略去其姓氏,直称官衔“厅长”“局长”则可。如某处长姓贾,最好不要随便张口就“贾处长”“贾处”的,以直呼“处长”为宜,否则难避调侃之嫌。还有近年来,中国官场流行简称,按照一般原则,正职以姓氏加职务称谓的第一个字,如“赵厅”“钱局”,这种称呼习惯也未尝不可,但遇上类似如“范局”(饭局)等,那就应略做变通,改用全称。

社会交往中,人们初次见面、相互自我介绍,“您贵姓”“免贵,姓李”很正常,但都是朋友,则应略做变通,回答时免去“我姓”两字,直接道姓为妥。

礼仪小故事

几个青年人到避暑山庄游玩,想抄近路去外八庙,于是向一位姑娘问路:“小师傅,请问去外八庙的路怎么走?”“回家叫你娘师傅!”姑娘怒目圆睁,愤愤而去,几个年轻人莫名其妙,找不出哪里得罪了姑娘。

点评:

当地人称尼姑、和尚为师傅,一个年轻姑娘对这样的称呼能不发怒吗?所以说,在交际过程中怎样称呼别人是很讲究的。得体的称呼使人感到亲切,交往就有了一定的基础;称呼不得体,往往引起对方的愤怒,使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资料来源:陈美秋.交往礼仪指南.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