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改变人类发明史

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改变人类发明史

时间:2024-0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王选是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四路激光照排机问世王选的发明,解决了数量惊人的数字化点阵字模存贮问题后,北京大学的“748”工程会战组成员开始了激光精密照排机的试验。这位领导感动万分,为了激光照排机,今天他是唯一上班者。“向第五届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献礼”;“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研制成功!”

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改变人类发明史

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

王选是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数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在大学里读书时,他便梦想着怎样把电子计算机用于印刷行业。王选知道在信息爆炸时代,印刷品占信息载体总量的70%以上,落后的中国印刷术却严重地阻碍了信息的传播。要是能够通过电脑实现无纸编辑和照相排版,中国的报纸和书刊的排印速度将会大幅度提高。可惜王选的想法一直没有条件实施,再说他患上了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这种罕见的病,只得一边与死神搏斗,一边和妻子阵堃銶为心中的计划奔忙。正在这个时候,国家在北大建立了“748”工程,王选兴奋极了,他感到自己的病也好了,多年的梦想将会变为现实。

汉字信息压缩技术

然而,王选今天面对的是新的数学难题。用计算机作汉字的编辑排版,首先得有字模。这字模不用铅字,也不用字模模板,而是计算机“认识”的数字化文字。所谓数字化文字,就是将每个文字分解成许多小格,这些小格分为有笔画或无笔画两种:每个小格对应计算机中一位,有笔画的位存“1”,无笔画的位存“0”。这样,每个文字就由“0”和“1”的点阵组成。就像复制一幅图画一样,把格子分得越多,表达这幅画就越接近逼真。根据精密照排的文字质量要求,报纸上一个字宽与高均为3.675毫米的五号字,需要分解成1万个小格。

做汉字字模还遇到“三多”:字数多,字体多,字号多。汉字多如“牛毛”。从印刷书报要求看,不仅要收有7000个左右的字,还得分别有10多种字号、字体,算下来,总共得有65万个汉字字模。这些字模用数字点阵表示,则要200多亿位的存贮量,需要20台次容量的电子计算机。难怪一些技术先进国家,对中国汉字的进出电子计算机,也都“望字兴叹”。

可对王选来说,越算这笔“帐”感到越来劲,他感到方块汉字凝聚着中华民族惊人的智慧,外国人解决不了的困难,中国人一定会创造出新的前景。他像着了魔似的天天对着报刊杂志琢磨着对策,经常彻夜不眠。有时,他会对着汉字的一点一划一看就是半天,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变化规律。他的妻子越看越心疼,担心他的身体,开始是劝他,后来发现这根本没有用。劝说不如帮助;阵堃銶干脆帮助他工作,成了王选的得力助手。

1975年,王选对汉字特征作了大量的研究后,创造出一种“汉字信息压缩技术”。他把有一定规则的部首,边旁和“头”、“脚”、“肩”等预先存好,给予一定量的表达它们特征的代号,每个字的规则部分,就可以到预存的地方取现成的“帽子”戴在“头”上,用现成的“鞋子”穿在“脚”上,这样,使庞大的汉字字形信息量骤然压缩为原先的2%,随后,他又借助数学方法推导出一套递推公式,迅速准确地把压缩了的信息还原。他还发明了一种失真最小的文字变倍技术,使字模像孙悟空金箍棒一样,能进行大小、长扁、斜正的变换。

四路激光照排机问世(www.xing528.com)

王选的发明,解决了数量惊人的数字化点阵字模存贮问题后,北京大学的“748”工程会战组成员开始了激光精密照排机的试验。他们用电子机算计存放文字,并“拣出”字来控制一支1米余长的大功率激光器作照相排版试验。在实验室里,花了1年半时间,原理试验成功了,但不能成为精密激光照排机。

1978年秋天,杭州522厂的60路信函传真试制组刚从广西回到杭州,风尘仆仆地赶来两位北大的老师。一位是光学专家张含义老师,一位是从事电子物理研究的李新章老师。他们从全国科学大会上了解到该厂的信函传真机,就是采用声光调制技术,控制激光输出文字信息的,于是“跟踪追击”,争取援助。出人意外的是,该厂有一批非常出色的科技人员,特别是郭宗泰、陈福民、应文涛三位电、机、光主持设计师,他们丰富的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加上忘我的工作精神,注定要成为激光照排机取得成功的“无名英雄”。

激光照排机

听了两位老师对“748”工程的介绍,他们“一拍即合”。当时国产的激光器最短的是200多毫米,且功率较低,他们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测试,巧妙地采用四路激光组成的激光车方案。四路激光犹如四支“光笔”,同时相对底片作匀速移动,“画”出四条很细的线条,每条粗细仅约1/30毫米;这样,计算机要同时送出文字点阵的前后4个信息,提供照排。这需要对电路、光路和机械作精密的设计。电路信号小,光路来放大,光路有漂移,机械来调整,他们互相协调,取长补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为了这个方案的实现,为了中国的照排机赶在外国的前面,他们废寝忘食地工作着。郭宗泰夜以继日,反复试验电路的抗干扰性能;陈福民、应文涛为了四路激光的调整的方便和一致性,没日没夜地试验着。当年冬日的一天,杭州下了一场少有的大雪,交通全部中断。早晨9点来钟,陈福民踩着雪进厂时,遇到一位住在厂里的领导:“对不起!雪大,我迟到了”。“什么,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来上班的?”“我是从城里几十千米走来上班的。”这位领导感动万分,为了激光照排机,今天他是唯一上班者。陈福民为了早日出设计图,竟3天3夜不睡觉,饿了啃个冷馒头;困了,在图板上打个瞌;仅半年时间,就把一台精密激光照排机发运到北京大学。

1979年6月23日,在北大“748”工程实验室,老师们都在忙着调试系统,准备向人大献礼,根本没时间照应这台新研制的激光车。再说,新的激光车未经过考机、调试,谁能保证它可行。随机而来的郭宗泰、陈福民、应文涛3个急了,他们顾不得火车上一夜没睡觉,就从按排他们休息的招待所赶到机房,连夜调机测试。直到第二天的下午,他们认为有把握了,就去求李新章、张含义两位老师,抽系统人员休息的空隙,拉根线过来,联到系统上试一试。线接好了,分盘测试好了,电、光、机指标符合了。开机,照排,然后拿到暗室冲洗出排版底片。出于意料,激光照排机非常成功!“热烈庆祝第五届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向第五届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献礼”;“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研制成功!”几行端正秀丽的文字,在50倍放大镜下一看,笔锋镌秀,简直比铅字印的还漂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