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场心疗:自我治愈回避型心理障碍

职场心疗:自我治愈回避型心理障碍

时间:2024-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年后,公司招进了三名大学本科生,其中一人做了石先生的助手。四个月后,老总看到业务成绩下降,免除了石先生的营销主管的职务,并让其助手来接替他。这以后,石先生的情况更为恶化,不与任何人说话,看到人总是低着头,当他人主动与其接近时总是有意回避。公司举办客户联欢会,原则上所有的人都要参加,但石先生没有报名。

职场心疗:自我治愈回避型心理障碍

第一节 探知心之所向——回避型心理障碍自疗

在职场中,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平时安分守己,从不做什么冒险的事情,除了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外,很少去参加同事的聚会等社交活动,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即使勉强参加活动,也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这些人在公司里也一般会被领导视为积极肯干、工作认真的好职员,因此,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可是当领导委以重任时,他们却都想方设法推辞,从不接受过多的工作。一旦工作上出了一点问题,被批评指责后就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陷入痛苦之中,很难解脱出来。严重者,甚至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也会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他们便是受到回避型心理障碍折磨的职场中人。

石先生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在1999年高考失利后,他在一家电脑公司做营销工作。工作虽然辛苦,但收入很高。石先生的工作也很出色,业绩好,多次受到老总的嘉奖,并担任了营销主管。一年后,公司招进了三名大学本科生,其中一人做了石先生的助手。

有一名大学生做助手,本来可以使事业如虎添翼,然而石先生却陷入了自身的泥沼,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情绪低落,不爱讲话,工作劲头大打折扣。四个月后,老总看到业务成绩下降,免除了石先生的营销主管的职务,并让其助手来接替他。这以后,石先生的情况更为恶化,不与任何人说话,看到人总是低着头,当他人主动与其接近时总是有意回避。

公司举办客户联欢会,原则上所有的人都要参加,但石先生没有报名。公司领导动员其参加,石先生就和大家一起参加排练,但正式演出时他却不知跑哪儿去了。

事后石先生说他心底总有一种痛,因为他的人生并不顺利。没有考上大学,这个结在他心底早就有了,当他习惯性遗忘时,他会忽略;而一旦有条件反射时,他就会想起来,使他非常不安。他想回避所有的人和事,甚至想回避这个世界

实际上,回避型心理障碍的人并不安于或欣赏自己的孤独,不与人来往并非出于自己的心愿,他们行为的退缩源于心理的自卑,想与人来往,又怕被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而不敢亲近。

一般地,职场中的回避型心理障碍者经常有以下表现。

1.因为害怕批评,害怕遇到反对或者拒绝,回避一些涉及较多人际交往接触的职业活动。

2.除非能确定他人会喜欢自己,否则自己不愿意与人们打交道。

3.因为害羞或者害怕被取笑,很少与人发展亲密的关系。

4.沉湎于在社交场合会受到批评或者拒绝的想法。

5.不参加新人际交往场合,因为有无能感。

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很笨拙,个人没有什么吸引力或者比其他人差得多。(www.xing528.com)

7.极度不愿意参与新活动,因为认为会因之难堪。

职场上的回避型心理障碍,很重要的一点表现为,在工作遇到问题时,不积极去找办法解决问题,而是找借口回避问题。比如,当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时,积极的人会想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法有问题,或者自己的经验有欠缺?而消极的人则会想,都怪领导指挥不当,同事的配合不够默契,反正自己尽力了等等。

找借口是回避问题的最直接表现,职场上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即便在迟到这样的小事上,他们也能找到无数个借口,比如堵车了、表慢了,或闹钟没响睡过了,人称“常有理”。

借口就像瘟疫一样毒害着人们的灵魂,并且互相感染和影响,极大地阻碍员工正常潜能的发挥,使许多人未老先衰,丧失斗志,消极处世。对于这些人来说,借口已经“吃掉”了他们努力拼搏的希望,结果当然只能收获平庸。

职场中人如果总是用借口回避问题,不但无法改善现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会让情况更加恶化。如果以后出现问题,你还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令上司无法信赖,那么你的前途就岌岌可危了,可能离另谋高就的日子就不太远了。

实际上,一个人对待问题的态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敬业精神道德品行,在问题面前你所要做的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回避会让老板失去对你的信任,看低你的道德品行。老板如果这样看待你,就不会再对你委以重任,从而在职场上获得优势。

回避型心理障碍,主要是由自卑心理造成的,有了这种心理障碍,就会影响职场中人的工作能力的正常发挥,那么,如何矫正和调适回避型心理障碍呢?

1.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心理,进而造成回避型心理障碍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回避型心理障碍,必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从而消除回避型心理障碍。

2.要正确认识造成回避型心理障碍的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使其加重。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3.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4.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回避型心理障碍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所以,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的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例如:第一星期,每天与身边的人聊天十分钟。第二星期,每天与身边的人聊天二十分钟,同时与其中某一位多聊十分钟。第三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一位朋友作不计时的随意谈心。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随意聊天。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第六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并试着与陌生人交谈。

一般来说,以上叙述的任务看似轻松,但真正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了。最好找一个监督员,让他来评定执行情况,并督促坚持下去。其实,第六星期的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但作为治疗手段,以在强度上超出常规要求是适宜的。在开始进行梯级任务时,你可能觉得很难,但你只要能够坚持,那么回避型的心理障碍自然就会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