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实打破,谋定而动,有效击中对手弱点

以实打破,谋定而动,有效击中对手弱点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葛亮的这一席话,着实抓住了张昭的弱点,使得对方的错误暴露得更加明显。其实,这完全是因为他能以实就虚,并不急于证明白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在与他人进行辩论时,有时候得用点“以实就虚”的招数。

以实打破,谋定而动,有效击中对手弱点

3.以实就虚,击中对方要害

在与人辩论时,我们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可以采用以实就虚的方法,在无形中击中对方的要害,让对方败下阵来,这确实是一种高明的本事。

三国时,诸葛亮亲自到吴国去游说,目的就是为了说服吴国一起来对抗曹操。吴国当时的首领是孙权。孙权的部下除了周公理和鲁肃外,都反对“联吴抗曹”,主张和曹操讲和。在这种背景下,诸葛亮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最终说服了吴国出兵助蜀汉、拒曹魏——这就是三国史上著名的历史事件——“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刚一来到吴国,吴国的谋士张昭就迫不及待地站出来挑衅道:“张昭本是江东没有才能的人。不过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是不是有这样的话呢?”

诸葛亮不骄不躁地回答道:“当然有,这还是我生平相当小的比喻呢!”

张昭接着说:“近来,听说刘备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现在急于获取荆州。但是,荆州被曹魏得去,先生有何高见?”

这个时候,诸葛亮想:如果能够先说服张昭,事情就会有转机,因为张昭是吴国第一个有名的谋士。于是,他便不紧不慢地说:“在我看来,取汉中的土地,易如反掌。我主刘备躬行仁义,不忍夺取同宗的土地,所以一直推辞不取。但是刘琼不懂事,听信奸臣,中了奸臣的计,暗自投降了曹操。这样,曹魏才更加猖撅了起来。此刻,我主刘备,在江夏屯兵,是别有所图,非一般等闲之辈所能理解。”

张昭觉得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大笑道:“如果是这样,先生之言岂不是自相矛盾吗?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扶持齐桓公,称霸诸侯,号令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也能攻下强大的齐国七十余城。管仲、乐毅不愧为济世之才!先生在茅庐中,但知向风月示傲慢,令万人敬仰。现在,先生既然事从刘备,就应该替生灵除害,剿灭乱贼反臣才对。但事实上是怎样的呢?刘备在没有先生相助之前,尚能纵横天下,割据城池,但是现在得了先生之后,反倒曹兵一出,便弃甲抛戈,望风披靡,失地无数,到现在连安身的地方也没有了——这怎么能和管仲、乐毅相比呢?恕我直言,先生不要见怪。”

诸葛亮笑着回答说:“鹏程万里,燕雀焉知鸿鹊之志?例如人要是得了病,应该先让他进点流食,再服以和药,这样才能先让他的脏腑得到调和,形休渐安;然后才可以让他治以猛药,服以肉食,从而一举铲除病根,人命方可救治。否则的话,只想着用猛药来挽救生命,那只是妄想,弄不好会弄巧成拙。我主曾经兵败汝南,寄居在刘表门下,兵不满千,将也只有关张赵云几个,这正和人害了重病一样。再加上新野那山僻小县,人口稀少,粮食缺乏,我主刘备在那里也不过是权以容身。况且即使是在那种兵甲不完,城廓不固的环境中,那一次博望的火攻,白河的水淹,不都使得曹军心胆俱裂吗?管仲、乐毅的用兵,也不过如此罢了。再说刘琼投降,我主刘备事先完全不知。这之前他不忍夺取同宗的地方,正是他大仁大义的表现。寡不敌众,胜负乃兵家常事。从前汉高祖屡次被项羽打败,但坟下一战,总至成功;国家大计,社梗安危,是有一定的计谋的,不是仅靠夸口逞舌可以收效的。”

诸葛亮的这一席话,着实抓住了张昭的弱点,使得对方的错误暴露得更加明显。张昭一下子难以还口。(www.xing528.com)

这时候,另外一个谋士虞耀又站了出来解围说:“现在,曹公屯兵百万,大将千员,吞并江夏,即在目前,先生将如何迎战?”

诸葛亮坦然回答道:“曹操虽然拥兵百万,但那些兵士都只不过是袁绍、刘表的鸟合之众,根本不值得害怕。”

虞耀不失时机地冷嘲热讽:“兵败地失,现在正想向人求援,这是不害怕的表现吗?”

“我主刘备以数千仁义之师,又怎能敌百万残暴之众,但现在逞守夏口,正在等待机会。相反,如今江东兵精粮足,且地势有长江的险要,但有人不顾天下的耻笑,正想着让他的主子屈膝降贼——这样看来,我主刘备应该算得上是不害怕曹贼吧。”

诸葛亮这一句话,一语中的,抓住对方的弱点所在加以批驳。虞耀根本无从反击。

这时候,步鸳又站出来想为虞耀解围:“孔明先生莫非也想学张仪、苏秦的口舌,来游说东吴吗?”

诸葛亮立马反问道:“哈哈哈哈,先生只知道张仪、苏秦是辩士,但你是否知道他们也是豪杰呢?苏秦佩六个相印.张仪两次相秦都是竭力帮助别人的,这和那些畏强凌弱的人比较起来,是绝对不一样的啊!你们现在听了曹操的大话,便畏怯请降,还看不起张仪、苏秦,岂不可笑吗?”

这就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诸葛亮为什么能够驳得对方只有招架之力,而没有还手之力呢?其实,这完全是因为他能以实就虚,并不急于证明白己的观点的正确性。而是每一次都能从对方最弱的地方着手,狠狠地驳斥对方的弱点,从而证明白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在与他人进行辩论时,有时候得用点“以实就虚”的招数。当与对方进行交谈时,不要急于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是要每一次都从对方最弱的地方入手,狠狠地驳斥对方的弱点,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