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荆州:赵云的霸起是否合理?

回荆州:赵云的霸起是否合理?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部《龙凤呈祥》如自刘备过江演起,到《回荆州》这场戏时,赵云有两种表演方式。关键在于对起霸的目的和作用应怎样理解。这比赵云起霸所费的时间可长多了!

回荆州:赵云的霸起是否合理?

天津出版的《剧坛》双月刊,于1984年第4期刊载了署名流星的一篇短文。这篇短文的作者认为《回荆州赵云起霸一场“游离于剧情之外”,对“起霸”这一程式动作安排运用得不合情理,不必要。“因为它冲淡了剧情的发展,与赵云当时的心情格格不入”。这位作者还提到理论高度来说:“在八十年代的今天,知识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观众的文化水平和欣赏艺术的能力正在逐渐提高,这种不符合剧情、单纯卖弄演技的表演,却会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厌弃。”另外,他对于这场起霸的时间长达十分钟左右,感到“慢腾腾地”,也表示了不满。

我先谈一点情况。全部《龙凤呈祥》如自刘备过江演起,到《回荆州》这场戏时,赵云有两种表演方式。如果赵云在过江前扎大靠带剑起霸,那么这一场应作“揉肚子”的程式表演,即一手弹额,一手揉靠肚,在台上作反复思考状,并表现出焦灼不安的情绪。这当然与剧情吻合,不成问题。如果过江时赵云省掉起霸,则这一场便用起霸代替“揉肚子”。目前舞台上一般都采用后一种演法。

赵云在这一场起霸合不合剧情呢?关键在于对起霸的目的和作用应怎样理解。简单地说,这套艺术程式主要表现一员大将正在整装待发,或者说在一场即将到来的殊死战斗之前的准备工作,用句新词儿,即通常所说的“时刻准备着”。这同刘备耽于新婚之乐的厌归情绪恰成强烈对比。至于在场上所用的时间长短和表演节奏的快慢,这原是相对的,所谓“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文昭关》《捉放宿店》和《清官册》这三出戏都有二黄慢三眼接原板的“咏叹调”,而以一夜的五更分为段落,俗称“叹五更”。唱八句或十句慢板竟然同四句原板或一段快原板的更次相等,却从来无人挑剔说这在时间上是不均等的。起霸或揉肚子的程式都需要一定时间,但没有这段表演就不能说明赵云当时是处于何种精神状态。一套起霸所用的时间虽说稍长,却体现了赵云“说走就走”“无时不在准备走”和“一定得赶快走”的精神状态,何况还表现了在不久的将来赵云要保护刘备抵挡千军万马来追踪的迎战准备。这怎么能说是游离于剧情之外?如果根据流星君的意见,那赵云最好用“急急风”或“水底鱼”的锣鼓伴奏上场,直闯宫门拉了刘备就走。节奏确是快了,可也就没有戏了。

我国的戏曲艺术本自说唱文学发展而来。就以《龙凤呈祥》而言,乔玄在宫中唱的大段流水,内容基本上与“相亲”一场刘备所唱的原板以及乔玄夹在刘备唱段中的几段念白是一致的。如果为了抢时间或加快节奏,这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只保留一个部分就足够了,何必唱了又念,念了又唱?难道乔玄对孙权唱流水时吴国太竟全未听见,还要等刘备再唱、乔玄重说她才清楚?这比赵云起霸所费的时间可长多了!假如我们删去这三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还不要说删去两部分),用流星君的话说,那“将会失去更多的观众”。因为观众来欣赏《龙凤呈祥》就是为了来听这两段唱工和几段念白的。我不知道流星先生有多高的文化水平,倒是希望他能稍稍提高一点欣赏京剧的艺术能力才好。(www.xing528.com)

其实京戏里面用省略手法来表现相同的内容,并非没有固定程式。为了避免重复,一个角色在吹“急三枪”牌子中只消用几秒钟便可把整个剧情一表而过。可是《甘露寺》“相亲”一场,如果把刘备的唱和乔玄的念都改成吹“三枪”一表而过,那么正如我在另一篇短文中所说,观众还不如坐在家里看“小人书”更有趣呢。

我的结论是:《龙凤呈祥》的赵云最好采用头场起霸,《回荆州》闯宫前“揉肚子”的程式。如果头场不起霸,则后面的起霸是必不可少的。这不算游离于剧情之外,更非“单纯卖弄演技”。

(原载《剧坛》1984年第6期,有较大改动,今据原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