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是影像发生的母体的介绍

城市是影像发生的母体的介绍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卢米埃尔所诠释的电影的“记忆”从纪实开端可算是电影的“原型”。世界电影史上最初的两部影片《工厂大门》和《火车进站》就是在城市咖啡馆里诞生的,卢米埃尔的电影真实地捕捉和记录了城市中工人现实生活的场景。城市空间从而不再只是客观地独立存在着,而是成为了人类情绪的载体,在不断地播放着各种各样的影像。

城市是影像发生的母体的介绍

一、城市是影像发生的母体

工业文明的城市孕育了电影,而电影用来征服全世界的最初主题也是城市。纵观百年电影史,电影在其诞生初期,就有了对城市的描写。卢米埃尔所诠释的电影的“记忆”从纪实开端可算是电影的“原型”。世界电影史上最初的两部影片《工厂大门》和《火车进站》(1895年)就是在城市咖啡馆里诞生的,卢米埃尔的电影真实地捕捉和记录了城市中工人现实生活的场景。《工厂大门》真实地再现了工人下班的情景:男女工人们或步行或骑自行车离开工厂,接着厂主们也乘着汽车离开厂房,最后看门人出来将两扇工厂大门关上。此外路易·卢米埃尔利用“活动摄影机”拍摄了《婴儿午餐》、《金鱼缸》、《儿童吵架》、《海水浴》、《玩纸牌》、《下棋》、《钓虾》等等表现家庭生活的影片,而这些影片也恰恰是对于19世纪末法国城市的描写,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状况。其后查理·卓别林的电影《淘金记》塑造了淘金热潮时的美国西部城市,《摩登时代》塑造了大工业机器下的城市形象,对于这些城市的塑造在当时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共鸣。从电影的诞生开始人们便把镜头对准了城市,城市在胶片上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景象,导演们用镜头记录着城市的每个瞬间。(www.xing528.com)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曾经得出过这样的结论: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的第一特征——纪实的特征,其实就是对城市真实的记忆。它和任何艺术相比都更接近生活,更贴近现实。纪录片《柏林的一天》更是以影像交响曲的方式“复原”了柏林普通的一天,演绎和“记忆”着20世纪20年代德国城市的现实生活。由安东尼奥尼执导的《云上的日子》,勾勒出影像中的“城市印象”。影片通过对城市细节的描述表现了城市文化特征及隐藏在其后的生活方式,而贯穿始终的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地标已经演变为故事中无声的“角色”。城市空间从而不再只是客观地独立存在着,而是成为了人类情绪的载体,在不断地播放着各种各样的影像。这远不是明信片或电影艺术所能表现殆尽的,地域的不同以及文化的不同,使影像的表达方式也随其产生变化。城市作为一种更多地兼容了文化生活与意识形态的容器,其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文化式样、审美习惯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在动态影像中得到了较之图片更为直接生动的呈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