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性身体的感性认识与分析方法探讨

女性身体的感性认识与分析方法探讨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的正文将大量引用访谈过程中的原话,以展现一种有生命力的女性身体,给读者提供一些活生生的、感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与理论探讨,从而有别于纯思辨性分析与纯归纳式分析。

女性身体的感性认识与分析方法探讨

一、分析方法的总体考虑

在“身体研究”中,笔者对于分析方法的总体考虑如下(黄盈盈,2008):

本书尝试着采取立体式叙事分析的方法与策略来解读所得的材料。本书所谓的立体式叙事分析是指采取叙事分析的若干策略,结合个案式分析、主题式分析以及历史文本的分析,把访谈材料置于上下左右由情境以及时间维度所构成的立体时空里进行定位与解读。区别于把材料作为孤立的点,进行“断章取义”式的理解。

实地材料是本书立论的基础。本书的正文将大量引用访谈过程中的原话,以展现一种有生命力的女性身体,给读者提供一些活生生的、感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与理论探讨,从而有别于纯思辨性分析(理论哲学研究)与纯归纳式分析(不展示材料,而只是根据自己对材料的认识进行概括)。

因此,本书要进行叙事分析的文本主要是通过访谈得来的材料,而不是小说、绘画、杂志之类的即存文本。从社会学(而非纯粹语言学)的角度看,叙事分析不仅要分析被访者(文本的主要创作者)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分析被访者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其背后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它要求把陈述放在具体的上下文情境、事件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来解读。它分析的不仅仅是语言、文本所表达的意思,更是文本的创作背景与创作者的个人经历,是“与语言事件相关的个人的初始经验”,即“日常语言说的个人对自身经历和遭遇的反省”。“这种经历和遭遇如果不流失于重复的记忆,那它一定被置换了背景,即它一定是在问题意识的背景上被反身观照着”(萌萌,见刘小枫,1999:3)。个人的“问题意识”的产生背景与经验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分析的东西。而且,叙事不仅讲述曾经有过的生活感受,也讲述想象的生活感受(刘小枫,1999)。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记住的不一定是事件本身,而可能是重复讲述中所制造的事件(方慧容,1997)。从某种意义上讲,叙事的虚构是更高的生活真实(亚里士多德语,见刘小枫,1999:6)。(www.xing528.com)

回到“性”的话题。如何解读人们对于“性的故事”的讲述?很多研究者认为“性”和其他主题一样,并不具备独特性(如Plum-mer,1995),从很多角度讲是这样的,但是从方法上来讲,我倒是觉得“性”当然有其独特性,只是这种独特性主要来自于附着“性”上面的社会文化政治因素,来自于“性”的敏感性和隐私性;这种独特性也要求更多的方法学方面的考虑。针对“性的故事”,Plummer写了整整一本书来分析他是怎么解读这些故事以及故事的表达的,并以提问的方式列出了一大堆对于讲述背后的思考:人们讲述“性”方面的故事,已经不是在简单地讲述一种“真实”(truth),“性的故事”是如何被创作的?又是如何被消费的?如何在被消费中来创作“性的故事”?如何把个体的写作实践置于文化的、历史的、社会的、

政治的背景中来考察?(Plummer,1995)此外,对于不同的话题,对于是自己主动应聘来“倾诉”的(或者读者来信型的),还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去找被访者来聊的,具体的分析策略又会有所不同。

严格意义上说,本研究所得的访谈材料不是某种完整的事件或者故事,而是一些似乎支离破碎的表述与“无事件境”(方慧容,1997)。只能算是借用叙事分析的上述策略(对于上下文情境的强调、对于叙事背后的意义的强调、对于叙事者的社会背景的强调)来分析所得的访谈材料,分析文本所表达的社会学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