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性身体意识的觉醒:1979-1989年的观察与分析

女性身体意识的觉醒:1979-1989年的观察与分析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电影人开始倾听女性的声音,关注女性的情感、思想和欲求,试图挖掘女性身体的隐秘体验。彭小莲的《女人的故事》以小凤的形象象征了在两性关系上女性的自主意识的觉醒。大桥之夜,小凤在与恋人的关系上迈出了女性生理与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一步。[24]这一时期的中国类型电影开始关注女性的性别政治诉求,发掘女性独有的生命与情感体验,表达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和抗争,大胆地思考女性欲望、性别差异和主体性的问题。

女性身体意识的觉醒:1979-1989年的观察与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以及我国80年代社会历史、文化反思浪潮的冲击与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中国类型电影的创作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这些思潮的影响。中国电影人开始倾听女性的声音,关注女性的情感、思想和欲求,试图挖掘女性身体的隐秘体验。

如凌子的《原野》可说是中国电影对女性欲求的第一次自觉体现。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复仇故事,在善与恶、爱与恨、仇杀与忏悔的二元对立中,体现了人性的碰撞与纠葛。该片1981年即拍摄完成,但直到1988年才被允许在国内公映。据导演回忆,当时有关部门请工会、共青团、妇联开了个座谈会,结论是男女主人公乱搞男女关系,教唆犯罪,宣扬有妇之夫通奸和宣扬暴力复仇。再加上影片中有刘晓庆的裸戏,结果该片只能外销。鲍芝芳的《黑蜻蜓》中开始出现时装表演,绚丽多姿的服装展现出模特的苗条身材与青春靓丽。这在当时无疑是对世俗观念的挑战。因为人们对身体的感知、理解、态度(接受或拒斥)在很大程度上与服装有关。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对身体的规训往往就从对服装的管制开始。陆小雅的《红衣少女》同样表现了新的衣着打扮所代表的新的符码价值。女中学生安然穿上时尚的指涉着激情和欲望的红色衣服,在当时是被以老师为代表的主流价值视为“坏”的迹象的。热情奔放的红衣是一种解放的宣言,除作为反抗的符号外,同时也表达了安然追求开放、独立、勇敢、能主导自己的身体与环境等的欲望以及其青春期的躁动、困惑与无奈。胡玫的《女儿楼》大胆表露了女性的内心欲望和爱情渴求。然而部队铁一般的纪律、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与她的内心欲望和爱情渴求发生冲突,她只能压抑自己的爱。而后来她拒绝了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是一种象征性的反抗,表现了女性形象透出的对女性独立意识的思考与呼唤。黄蜀芹的《人鬼情》通过扮演武生京剧艺术家秋芸的命运变迁,细腻地展示了一个女人的心态、情感与呐喊,象喻式地呈示了一个现代女性的生存与文化困境。一个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并不具有自我解放的能力,她依然需要通过选择演男性角色来逃脱女性的宿命和困境。彭小莲的《女人的故事》以小凤的形象象征了在两性关系上女性的自主意识的觉醒。大桥之夜,小凤在与恋人的关系上迈出了女性生理与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一步。小凤的勇敢追求挑战了那种认为性爱活动中男性是占主导地位的一方,女性只是男性获取快感的工具,女性自身是没有支配自己欲望的权利的观念,表现了两性在性关系中是平等的,它给双方带来了愉悦这种现代性意识。[24](www.xing528.com)

这一时期的中国类型电影开始关注女性的性别政治诉求,发掘女性独有的生命与情感体验,表达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和抗争,大胆地思考女性欲望、性别差异和主体性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