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尊重他人是尊重一切,讲道德重操守的必修课

尊重他人是尊重一切,讲道德重操守的必修课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一切讲道德、重操守的人大多知道尊重他人,但这个“他人”究竟意味着一个多大的涵盖范围?在睿智而敏感的犹太人看来,“他人”的范围是相当大的。犹太人认为,诚实是支撑世界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他两个支柱是和平与公义。尊重他人,就必须尊重他人所拥有的一切。这就在尊重儿子的意愿的同时,也尊重了父亲的尊严和权威。

尊重他人是尊重一切,讲道德重操守的必修课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一切

讲道德、重操守的人大多知道尊重他人,但这个“他人”究竟意味着一个多大的涵盖范围?仅仅是“他人”本身,还是包括其他什么?在睿智而敏感的犹太人看来,“他人”的范围是相当大的。

犹太人认为,诚实是支撑世界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他两个支柱是和平与公义。犹太人对说谎极为反感,虽然没有割舌地狱之类的说法,态度之明确则完全一样。但《塔木德》上却有规定,认为在这样两种情况下,一个人可以说谎。

其一是,如果别人已经买下了某件东西,拿来向你征求意见。这时,即使东西不好,你也应该说“非常好”。

其二是,朋友结婚时,你应该说谎:“新娘子真漂亮,你们一定会白头偕老。”尽管新娘子并不漂亮,甚至刚好相反。

对这套虚应故事的客套已“运用自如”的读者,对犹太人规定得如此琐细难免有不以为然之感。但我们必须知道,犹太人一般是连西方人所谓的“白谎”,即为了图省事而给出不真实但无害的说明,也不允许的。规矩之严,弄得犹太人相互之间寒暄时也不能有口无心地问别人身体好不好。因为你一问,对方就得正儿八经地向你汇报他的体症感觉表现等等来上一大串,其详尽程度不亚于一次正规的全身体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却特地规定,在明知对方已处于无可更改的情境下,可以说谎。目的就为的安慰对方,不使他为了自己的失策而懊恼。说得更坦率一些,即使最终还是要懊恼的话,那也让这个时刻来得晚一些,至少不要由我的话而引发。

所以,这两个小题大作的规定,清楚地表明犹太人对人际交往微妙之处的体察和把握,从中也可以看出,犹太人实际上把他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拓得很宽,几乎只要他人在某样东西、某件事情上倾注了一定情感的话,都可以被看作是他人的延伸。尊重他人,就必须尊重他人所拥有的一切。

有一家犹太人养了一只狗,已有多年,大家都挺喜欢这只狗,尤其是其中的一个男孩,特别疼爱它。他每天喂狗,还让狗睡在自己的床铺底下,同狗可以说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

可是,有一天,狗突然得病死了。父亲认为,狗总有一天会死的,这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但儿子却觉得失去了自己忠实的朋友,非常伤心,所以,不想让狗孤独地躺在野地,最好把它埋在自家的后院。

父亲一听,坚决反对。结果,父子两人闹僵了。无奈之下,父亲打电话向拉比咨询,想了解一下,犹太传统上有没有关于葬狗的仪式之类的先例。

拉比在电话中听完他的叙述后,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因为他虽然常向人们提供各种咨询,但从来没有涉及到狗的葬礼的。不过,拉比首先想到的是,那个孩子死了狗后一定很悲伤。(www.xing528.com)

于是,他就向那位父亲表示,过会儿直接去他家里谈。因为按照习惯,拉比不在电话中同人讨论这类事。

搁下电话,拉比就打开《塔木德》,查找有关狗的先例。结果,给他找到了一个刚好合适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家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有条毒蛇爬进了放牛奶的桶中,这是一条毒蛇,它的毒液溶进了牛奶。当时,家里谁都没有发现这件事,唯有一条狗看到了。

所以,当家里人将牛奶倒入杯中,拿起要喝时,狗就开始叫了起来。大家不知道狗为什么突然发狂似地吼叫,就不去理睬它,只管拿起杯子来喝牛奶。

这时,只见狗一下子跳了上来,把杯子全打翻在地,自己喝起地上的牛奶来。结果,狗当时就死了。

到这时,家里人才恍然大悟,原来牛奶里有毒。大家都对狗感激不尽。这只狗为此得到当时拉比的致敬,备受称颂。

这位拉比到了那户父子不和的人家,把塔木德的故事告诉了他们。父亲听完之后,终于依照儿子的愿望,把狗埋葬在自家的后院。

这是在日本的一个犹太人共同体中的拉比所讲的他自己的故事。看起来,似乎在讲狗葬的礼仪,实际上在教诲人们多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多多为他人着想。如何对待一条狗,本身不一定是件大事,但当一条狗成为某个人的心爱之物时,对狗的处理就必须顾及人的心理。我想,《塔木德》中关于狗的例子决不止一个,而且,对狗的消极评价也不会没有。拉比着意于这则故事,显然是为了借此说服那位父亲。

但巧妙的是,拉比没有把任何东西强加在父亲的头上,而只是激发他作为人类一员对那条很可能子虚乌有的狗所作贡献的感激之情,让他自己决定如何对待儿子的这条狗。这就在尊重儿子的意愿的同时,也尊重了父亲的尊严权威

至于那位父亲最后究竟是为故事所感动呢,还是为找到了先例而安心呢,还是领会了拉比的深意而配合默契呢,读者尽可以自己猜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