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凝聚,流散智慧:探寻犹太民族历史之道

民族凝聚,流散智慧:探寻犹太民族历史之道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流散的民族凝聚的智慧民族作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一个术语,首先是一个政治—地域概念,因为地域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一个群体的边界条件,使其得以区别于同种族的其他群体。意指犹太人流落世界各地成散居状态的历史经历。没有这样一种超越时空的凝聚力,犹太复国主义的理想是不可能成为今日之现实的。所以,正是从这一凝聚力着手,我们可以看到犹太民族在克服地域纽带缺如所带来的不利方面的卓越智慧。

民族凝聚,流散智慧:探寻犹太民族历史之道

第七章 流散的民族 凝聚的智慧

民族作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一个术语,首先是一个政治—地域概念,因为地域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一个群体的边界条件,使其得以区别于同种族的其他群体。

然而,长时期中,犹太民族作为一个民族,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共同的地域。人们在谈及犹太人,特别是历史上的犹太人时,一定会用到一个词Diaspora,中文译为散亡或者流散。意指犹太人流落世界各地成散居状态的历史经历。一般将这一状态同犹太民族政治—地域意义上的亡国联系在一起,其标志为耶路撒冷圣殿的两次被毁。

从历史上看,政治意义上的散亡由“巴比伦之囚”开端。公元前586年,犹大王国为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所灭,圣殿被毁,耶路撒冷成为一片废墟。犹大王国的国王、祭司、贵族和工匠数万人被掳至巴比伦,在那里度过了半个世纪的囚徒生活,史称“巴比伦之囚”。不过,这段时间里,犹太人大部仍居住在巴勒斯坦。(www.xing528.com)

公元69年犹太人反抗罗马的起义被镇压,第二圣殿被毁。公元132年又爆发巴尔·科赫巴起义,3年后失败。罗马人为消除犹太人的抵抗意识,遂将耶路撒冷夷为平地,并用犁犁过。犹太人除被杀和被卖为奴之外,全部被驱逐出巴勒斯坦,流散各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散亡。

当然,在这种政治意义上的散亡之外,也有经济意义上的散居。早在大卫王所罗门王时期,犹太人已经自发地开始去异国他乡定居。而即使今日有了犹太人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居住在以色列的犹太人也只占全世界犹太人总数的1/4。个别年份,甚至有移居国外的人数超过回归以色列的人数的。

但是,不管是被迫的流放,还是自愿的外迁,不管有没有自己地域意义上的国家,犹太人作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民族,作为一个具有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的民族,始终是存在的。它既体现为2000年中各犹太共同体之间的相互支援,也体现为今日世界各地犹太人对以色列的近乎无条件的支持。没有这样一种超越时空的凝聚力,犹太复国主义的理想是不可能成为今日之现实的。所以,正是从这一凝聚力着手,我们可以看到犹太民族在克服地域纽带缺如所带来的不利方面的卓越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