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探寻共存之道

马克思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探寻共存之道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文主义的立场和传统。如果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从人文主义的传统和立场中割裂出去,我们不正在使它变为第二个神学教条?马克思主义,正如前述马克思自己的论断表明,是现实的、实践的、阶级的和共产主义的社会理论,这使它在根本上不同于其他人文主义的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探寻共存之道

二、马克思主义背离了人文主义传统?

人文主义以讴歌人的世界开始。在神学背景下,这是一种立场和视野的转变,人成为了思考的出发点,世俗世界为人所关注,上帝的世界留给了上帝。[10]神事实上成了被反叛的对象。正如有学者已经认识到的,此时与人相对立的是神(物)。如黄楠森、王锐生两位先生都提到人可以相对于神(物)而言,也可以相对于社会而言。在早期人文主义者那里,还没有出现人与社会的对立。对他们而言,人与他的世俗社会是和谐一体的,并且世俗社会的生活乃是人应该热爱和追求的。在人将他的目光转向自己的世界和生活后,人在社会中的对立才开始凸显。这并不是说人与社会的冲突,或者毋宁是人与人的冲突从此时才开始出现。它之作为一个问题,在此前或者是被某些现象(如上帝)所遮蔽。经过人文主义式的立场和视野的转化,人们在回到地上后,才发现他们的生活原来充满了混乱与压迫。此后的西方历史反映了这样一种努力:人在将自己从上帝那里解救出来后,还得将自己从自己这里解救出来。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理论和思想无不关涉种种解救的途径,并致力于某种解救理想。[11]

对人而言,与神的对立和与人的对立具有不同的性质,或者神的统治与人的自我统治具有不同的意义。神对人而言是一个异己的力量,非同类的他者。对神的反叛意味着人的自主性、主体性的觉醒,意味着人要摆脱异己力量的控制,要实现自我统治。正是在人要实现自我统治这个意义上,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了以后西方的思想与历史,其中包括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文主义的立场和传统。

因此,也可以说人文主义的立场是从天上回到人间。但是,如果仅仅在这种世俗性的层面上来理解人文主义,还远远没有把握人文主义纷繁复杂的内容。因为人间的立场是一个太笼统的立场,也是多样化的立场。但人文主义对人的认识是基于社会性的立场。如人文主义者莱奥纳尔多·布鲁尼所言:“人是弱小的动物,仅靠自身的力量还不够,只有置身于文明社会中,才能使自己完善起来。”[12]这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的那句名言几乎成了柏拉图主义的标语。一个人文主义者会如此强调他的立场:人生活于他的家庭和祖国,他一生都要在与人的交往中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但是,人文主义作这种强调时似乎也没有禁止与神的交往。或者可以说,他们的立场是反对极端的立场。(www.xing528.com)

据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个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的人,[13]马克思说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他的哲学则要从地上升到天上。所谓升到天上,“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只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而是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出发。[14]从马克思的解释看,至少在与神相对的人以及社会的人的双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都具有人文主义的人间立场。但是,马克思何以要将他的哲学升到天上?这里,天上人间,的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马克思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马克思的论断以及他毕生的努力不正说明他的理论恰恰立基于对人及其幸福的关注的立场?如果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从人文主义的传统和立场中割裂出去,我们不正在使它变为第二个神学教条?他所说的共产主义不正在成为另一个彼岸而被置于我们关注的中心?而此世的一切努力不正在蜕变为一种准备?这样的结果难道是马克思及共产党人毕身奋斗的目标?

我们并不是要否认其他西方社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马克思主义,正如前述马克思自己的论断表明,是现实的、实践的、阶级的和共产主义的社会理论,这使它在根本上不同于其他人文主义的社会理论。我们只是认为,为了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文化传统区别开而断然否认二者的任何联系,或者采取简单的贴标签的做法,都是将马克思主义神学化、教条化的做法,都不可取。生活如此丰富多彩,它是否真的能完全建立在一种理论之上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