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主义传统:理论还是立场?

人文主义传统:理论还是立场?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就人文主义的立场是否达成了共识?在我们回顾人文主义传统时,这些问题是应该被追问的。人文主义并非一种观点、一种理论,而是包含了很多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点和理论。但是,可以归入人文主义旗下的各种理论和实践却有着共同的特征:把人作为关注的中心。或者说,人文主义者的不同理论是建立于这一共同立场之上的,而非相反。

人文主义传统:理论还是立场?

一、人文主义传统:理论抑或立场?

有人说人文主义是一种理论、观点和方法,“以人为本”是这种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应用。[2]真的如此吗?何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有统一的理论和观点吗?人们就人文主义的立场是否达成了共识?或者人们在何处形成了分歧,而这种分歧又以何种隐含的共识为前提?在我们回顾人文主义传统时,这些问题是应该被追问的。

人文主义并非一种观点、一种理论,而是包含了很多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点和理论。文艺复兴是一个长达数世纪的运动,作为其指导思想的人文主义也包含着变化了的观点和理论。我们很难给人文主义划定一个确切的范围,因为在人文主义之下汇集了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的理论、观点和实践。但是,可以归入人文主义旗下的各种理论和实践却有着共同的特征:把人作为关注的中心。这里的人不是一个灵魂,而是有着灵魂和身体的活生生的人。这个人所以被强调、被关注、被尊重,乃是因为他的劳动,亦即他的创造性活动,因而也就是由于人“是动因、是自由、是行动,也是自身行为的结果”。[3]

人文主义并非总是反宗教的,人文主义者中也不乏神学家。人文主义者反对的是僧侣式的极端禁欲主义。他们并非不要灵魂,而是反对那种好像人只有灵魂似的立场。在他们看来,人除了灵魂,还有一个身体需要照料。因此,不同于那种认为此世的生活不过是为着彼岸的救赎的生活态度,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的幸福和救赎就在此世。萨卢塔蒂声称,上帝是以仁慈的目光注视着雅各那肥壮羊群的富裕财产的。他说:“当你想从世界上逃走的时候,你就会从天堂里掉下来;而当你生活在尘世中的时候,你的心就可以进入天国。”[4]

当人在此世的生活被视为只是为彼岸的准备时,人及其生活的意义或目的在其出生前就已被注定,并成为他不能抗拒的诫律。人文主义在强调世俗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时,表达了这样一种共同的立场:首先要发现人自己,发现自己的人性,才能与人相处,才能融入生活,才能成为完整的自我,一个得以充分发展的人。这意味着人及其生活的意义或目的不是被注定的,而是需要他自己在生活中去发现的。这也就意味着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或者人的目的只能诉诸于人自身。这样一种诉诸意味着人成为了中心,他取代了曾经由上帝占据的位置。他所以能占据上帝的位置,乃是由于他是人,一种理性的存在。这也意味着在工作和研究中人是关注的出发点,或者说,人乃是尺度。(www.xing528.com)

对人的诉诸必然伴随着对自由的要求,因为没有自由,人就无法获得对自己的认识,也无法得到发展。人无法发展,社会也就无法发展。因此,正如霍布豪斯所言:“自由与其说是个人的权利,不如说是社会的必需。它不是奠基于甲要求乙不打扰他,而是奠基于乙把甲当作一个理性动物对待的义务。”[5]

如此,自由也就必然伴随着责任,责任意味着人的自我限制。因为,当人诉诸上帝时,人的生活既然取决于上帝的意志,上帝自然对它所牧的人群负有了责任。人诉诸自己的理性的意志时,他自然要对自己负起责任。人的自由乃是通过将义务加诸己身而实现的。[6]

如果我们将人文主义的立场简化为人是尺度的看法,它倒可以说是以人为本的立场。但同时要注意的是,人文主义的立场,只是在不同领域从事研究和实践的起点,却并不是某种理论、观点的应用。或者说,人文主义者的不同理论是建立于这一共同立场之上的,而非相反。因此,认为“以人为本正确与否取决于人本主义正确与否”[7]是不恰当的。人文主义那种“人是关注的中心”的立场,是相对于以上帝为中心而言的,并非是一种主张个人与社会对立的立场。人文主义强调人为中心,并非是要将人从社会生活中割裂出去,倒恰恰是要将人从幽闭的状态恢复到活生生的世俗生活中去。在他们那里,特别是早期人文主义者那里,人与社会是一幅和谐的图景。[8]因此,对人文主义是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建立于误解之上:将人文主义误解为一种观点或“理念”;误解了人文主义的立场以及获得此种立场的背景。[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