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正的旁观者:美好标准还是空洞理论?

公正的旁观者:美好标准还是空洞理论?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斯密给公正的旁观者作出谱系学的说明或许就是填补这一理论空白的某种尝试。我相信他是一个有条件的乐观主义者:对于斯密这么现实的人而言,很难去相信所有事物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但他对人类长远发展,并实现有益的社会秩序存有信心。

公正的旁观者:美好标准还是空洞理论?

我将以提出这个问题(但是却不作进一步的讨论)的方式结束本章:某个想象出来的公正的旁观者的视角是否能够真正作为恰当行为的可靠指引?这个问题在这里无法回答。不过,亲爱的读者,我将会向你提出一个问题。你下次陷入进退维谷或两难处境之际,如果你以片刻之暇问问自己——只是问问,并想象出一个答案——某个对你的行为洞若观火却又公正无私的观察者会不会同意你正在思虑的那些东西,他会不会促使你正在思虑的东西变得更明确?或许这两方面都切中了斯密的兴趣点。

首先,在某些基督徒那里重现了一种时尚——最近这种时尚在美国南部再度盛行——人们穿戴上印有“WWJD”这几个字母手链、衬衫或其他物件。它代表的是“耶稣将会怎样做?(What would Jesus do?)”。其要旨在于提醒穿戴者花点儿时间去问一问这位特殊的观察者——耶稣——会不会同意自己的行为。其次,斯密把公正的旁观者构思为合宜感与善功的最终裁决者,它类似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具有实践智慧的人(phronemos)或者“有德之人”。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理性(在恰当地起作用之际)会导致一种“有德之人”的视角,并导致某种极好的策略,即在判定一个人正打算做的事情是善的还是恶的之前去问一问某个真正有德之人在自己的处境下将会怎么做。一个人在自己的想象中站在“真正有德之人”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迥异于他把自己想象为下述这些人的情形:政治家、慧眼独具的亲属或朋友、上帝之子。然而,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对其“有德之人”作出谱系上的说明,那么“有德之人的权威之源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就变得悬而未决。因此,斯密给公正的旁观者作出谱系学的说明或许就是填补这一理论空白的某种尝试。无论如何,(我认为斯密将会说)这些例子在其分析中都很有说服力,相对而言(如果不是绝对言之)这些示例均极为有效地给良善行为提供了可靠的指引,而这些良善行为则构成了他展开分析的初步(prima facie)证据。退一步讲,这些例子也能帮助我们变成更为良善的人,这就是他的分析抛出的一个皆大欢喜的理论成果。

[1]可分别参阅TMS Ⅱ.ii.3.1以及Ⅲ.2.6。

[2]TMS Ⅲ.1.3.

[3]TMS Ⅲ.1.3.

[4]TMS Ⅲ.3.22.

[5]斯密在1759年10月10日给Gilbert Elliot的信中,简短地但据称是更清晰地总结了这一过程(C,48—57;特别是54—5)。

[6]TMS Ⅲ.4.8.

[7]TMS Ⅲ.3.3.

[8]Reid(1991[1788]),305。

[9]TMSⅠ.i.3.4.

[10]TMS.Ⅰ.i.3.4.

[11]塞尔1997:1.

[12]该例子转引自Hocutt(2000),10—11。

[13]见TMS Ⅴ.2.1和Ⅴ.2.7—8。

[14]TMS.Ⅰ.i.1.1.

[15]TMSⅠ.ii.5.1.

[16]TMS Ⅲ.1.7.

[17]TMS Ⅵ.ⅱ.1.19.

[18]斯密也主张,一个社区中长久的道德准则将被其成员视作道德义务,还可能是神意(见TMS Ⅲ.5),但这是一个描述性的断言,而不属于其规范性根据的论证。见Kleer(1995)。

[19]见Otteson(2006),第四章。

[20]Samuel Fleischacker对斯密的解释与我很不同,例如,“斯密的道德理论从根本上反对实用主义”(Fleischacker 2005:47)。

[21]学者对于斯密在“自然”秩序系统方面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存在分歧。我相信他是一个有条件的乐观主义者:对于斯密这么现实的人而言,很难去相信所有事物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但他对人类长远发展,并实现有益的社会秩序存有信心。见Alvey(2003)和Brubaker(2006)。

[22]TMSⅠ.i.3.8.

[23]TMSⅠ.i.4.4.

[24]TMSⅠ.i.4.4(www.xing528.com)

[25]TMS Ⅱ.ⅱ.3.8.

[26]TMS Ⅱ.ⅱ.3.9.

[27]见例如,Hume(2006[1751]),特别是第五章。

[28]斯密称休谟“兼有极为深刻的思想和极强的表达能力,他具有不仅用非常清晰的语言而且用极为生动的口才来探讨最深奥的课题的非凡而又巧妙的才能”(TMS Ⅳ.1.2)。

[29]TMS Ⅳ.2.11.

[30]TMS Ⅳ.1.2.

[31]TMS Ⅳ.1.3.

[32]TMS Ⅳ.1.5.

[33]TMS Ⅳ.1.6.

[34]TMS Ⅳ.2.3.

[35]TMS Ⅲ.2.32.

[36]TMS Ⅲ.2.31.

[37]TMS Ⅱ.ii.2.2.

[38]TMS Ⅱ.ii.3.4.

[39]TMS Ⅱ.ⅱ.3.3.

[40]TMS Ⅲ.5.12.

[41]TMS Ⅲ.5.1.

[42]TMS Ⅲ.5.13.

[43]TMS Ⅲ.5.1.

[44]TMS Ⅲ.5.1.

[45]TMS Ⅲ.5.1.

[46]C,53.

[47]C,53.

[48]我没有触及一些问题,包括斯密是否相信这是神意,他是否真的信仰上帝,他有什么宗教信仰等,因为我认为这些问题必然依赖于思辨。但这些问题经常被学者讨论。见Denis(2005),Haakonssen(2006)和Minowitz(1993)。另见Oslington(forthcomi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