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犹太人守军坚守不屈,宁死不降,彰显英雄气概

犹太人守军坚守不屈,宁死不降,彰显英雄气概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135年,犹太人在抵抗罗马人的最后一次起义失败后,守卫贝塔尔要塞的守军亦全部自尽,绝不投降,再一次体现了犹太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惧血与火的锤炼,坚贞不屈,这正是犹太人历尽浩劫而不灭的真谛之一。西班牙皇帝恼羞成怒,下令将21万犹太人全部驱逐。

犹太人守军坚守不屈,宁死不降,彰显英雄气概

1.坚贞不屈,绝不投降

公元73年,犹太小刀党领导的起义只剩下最后一个据点马萨达堡,960名义军被10万罗马士兵围困了整整3年。石块已阻挡不住罗马人的进攻,在4月15日犹太教逾越节,他们决定集体殉难。殉难前,起义领导人拉埃尔发表了“宁为自己而死,不为奴隶而生”的浩气长存的演说,这就是代表犹太人民族气节的“马萨达精神”。

公元135年,犹太人在抵抗罗马人的最后一次起义失败后,守卫贝塔尔要塞的守军亦全部自尽,绝不投降,再一次体现了犹太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不惧血与火的锤炼,坚贞不屈,这正是犹太人历尽浩劫而不灭的真谛之一。

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发源于它,它有成文的经典和行为规范,是每一个犹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联系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精神纽带。每一个犹太教的教徒,都拥有坚定的信仰。

巴比伦囚虏”时代,流浪的犹太人纷纷发誓:“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就让我的右手从此不会操作,舌头从根烂掉。”即使是在中世纪宗教迫害那么疯狂的年代,也只有少数人放弃犹太教,接受基督教洗礼。

15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以死刑威胁犹太人改教,一批犹太人为了生存,表面上接受洗礼,实际上仍忠于自己的信仰。西班牙皇帝恼羞成怒,下令将21万犹太人全部驱逐。也正是犹太教和《圣经》,使犹太人自命为“上帝的特选子民”,《圣经》成了唤醒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每一个犹太人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这不仅阻碍了他们与其他民族的融合,同时也使他们心中永远装着上帝,一切苦难都是上帝为惩罚他们的罪行的特意安排,届时救世主自会拯救他们脱离苦海,回到“流奶”之地。于是,他们具有了忍受一切压迫的巨大忍耐力,这也是他们能够在任何恶劣环境下都能生存并保持民族同一性的内因。

人生的道路上,会接受苦难,苦难就成了上帝赐下来的化装了的福庇;不会接受苦难,苦难就真的成了难以承受的重担。(www.xing528.com)

人生总有迂回曲折,伴随着成长的过程,还会遭遇更多的挫折,这就是人生的现实。在这些人生的转折关头,应该如何去看待,进而如何去应付,就全看你自己了。你可以把它当做是一种“挑战”;或者,你也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把它当成是时运不济、危机、灾难,而不去寻找更可靠的道路再尝试一次,并作为自己承认失败的借口。

很多人没到大难临头,往往不会发挥出自身潜在的实力。除非不幸的悲哀、丧家的痛苦及其他种种创伤足以打动其生命内核,不然,他内在的潜力是不会被唤起的。

许多年轻人在遇到障碍的时候,便对所追求的目标心灰意冷。他们退缩下来,说命运是冷酷的,逐渐变成胆小之人,这实在是很遗憾的事。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我们人生中的偶发事件,而是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偶发事件,并创造各种不同的人生,绝不能因为命运而阻碍了自己的前途。面临困境时,就是你向命运挑战的时候,要有拒绝失败的勇气。当然,打消念头,退缩放弃是很容易的,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这些人恐怕不是你所希望成为的。拒绝失败的人,在一个地方吃了闭门羹,会敲另一扇门,一次又一次不断继续敲门,一直到被接受为止。年轻时能学习这样处世的人,最终应该没有不能获得大成功的。

因而,检验一个人的品格,也最好是在他失败的时候,看他失败了以后会怎么做。失败能唤起他更多的勇气吗?失败能使他做出更大的努力吗?失败能使他发现新力量,挖掘潜在力吗?失败了以后,他是决心加倍的坚强还是就此心灰意冷?

爱默生说:“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忍的意志,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他的初衷与希望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将最终克服阻力达到所企望的目的。”

跌倒以后,立刻站立起来,面向失败夺取胜利,这是自古以来伟大人物的成功秘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