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兼顾双方,避免对迁入地居民的忽视

兼顾双方,避免对迁入地居民的忽视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工作的开展往往聚焦于贫困社区一端,将搬迁社区的脱贫视作首要目标,迁入地居民的利益与诉求却时常遭到忽视。对迁入地居民利益与诉求的忽视,极易引发他们对迁入居民的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搬迁社区及居民的融入与后续发展。因此,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易地搬迁扶贫中必须兼顾双方合理诉求与利益,积极引导迁入地居民与搬迁居民相融合。

兼顾双方,避免对迁入地居民的忽视

整体搬迁是社区易地搬迁扶贫的主要形式,搬迁过程不仅会直接对迁移居民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迁入地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工作的开展往往聚焦于贫困社区一端,将搬迁社区的脱贫视作首要目标,迁入地居民的利益与诉求却时常遭到忽视。对迁入地居民利益与诉求的忽视,极易引发他们对迁入居民的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搬迁社区及居民的融入与后续发展。反之,如果能够在社区易地搬迁扶贫过程中将原有居民的合理需要与诉求纳入考量范围,积极引导迁入地本地居民与迁入居民相融合,不仅有利于双方共生问题的解决,还能为搬迁社区后续发展提供助力。因此,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易地搬迁扶贫中必须兼顾双方合理诉求与利益,积极引导迁入地居民与搬迁居民相融合。

首先,社会工作者要照顾迁入地居民的合理需要与诉求。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前期策划及具体执行阶段,要尽可能实现搬迁社区与迁入地之间的有效衔接,尽可能地减少社区迁入对居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要重视迁入地居民的实际需求与心理感受,既要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诉求,也要加强对迁入地居民心理和情感层面的疏导。

其次,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引导搬迁社区与迁入地社区之间的融合。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要在精准识别阶段,尽可能地选择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较为相似的区域作为迁入地,在策划阶段尽可能地避免两者间的冲突,提高搬迁社区与迁入地社区、搬迁居民与迁入地居民之间的契合性;另一方面,在社区搬迁工作完成后,社会工作者要在心理情感层面与观念层面加强对搬迁居民和迁入地居民的宣传与梳理工作,积极引导双方相适应。

最后,在解决搬迁社区融合问题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应当善用迁入地社区的资源。由于地理空间上的邻近,搬迁社区与迁入地社区往往会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方的发展往往对另一方发挥着带动作用。因此,社会工作者既要积极开发、利用当地社区的资源,为社区易地搬迁扶贫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又要将搬迁社区发展与原有社区发展相结合,以共同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1] “三西”扶贫指1982年12月国务院启动实施的甘肃河西地区、定西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农业建设扶贫工程。

[2] 孙建安、孟庆红:《我国易地扶贫开发理论的应用及思考》,载《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3] 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载《国务院公报》2011年第23号。

[4] 王晓毅:《异地搬迁如何实现精准扶贫》,载《学习时报》2017年1月20日。

[5] 李娜:《异地扶贫搬迁与移民涵化——以永仁县莲池乡凹泥奔新村移民为例》,载《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1期。

[6]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载《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7] 王守颂:《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性研究》,载《前沿》2016年第12期。

[8] 高飞、向德平:《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可能性与可及性》,载《社会工作》2016年第3期。

[9] 文军、吴越菲:《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及反思——以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社工整合服务为例》,载《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

[10]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页。(www.xing528.com)

[11] 易棉阳:《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载《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12] 郑夏:《精准扶贫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易地搬迁的必要性探究》,载《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7期。

[13] 杨弘农、雷平:《易地搬迁扶贫的“恒大模式” 让大方县2万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载《南方都市报》2018年12月5日。

[14] 殷丹丹、孙淼:《新时代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研究》,载《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3期。

[15] 刘晓杰:《临朐县民政局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载《中国社会组织》2018年第20期。

[16] 谢俊贵:《论精准扶贫中的社会工作精准化》,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17] 侯利文:《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理念牵引、技术靶向与现实进路》,载《学术论坛》2016年第11期。

[18] 唐钧:《中国的贫困状况与整合性反贫困策略》,载《社会发展研究》2015年第2期。

[19] 李迎生、郭燕:《推动社会工作精准介入反贫困实践》,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20] 孙亚飞:《异地搬迁如何实现精准扶贫》,载《浙江经济》2017年第12期。

[21] 张智辉、王冲:《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可行性与可能性研究》,载《社会福利(理论版)》2017年第10期。

[22] 钱宁、卜文虎:《以内源发展的社会政策思维助力“精准扶贫”——兼论农村社会工作的策略与方法》,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3期。

[23] 王晓毅:《易地搬迁与精准扶贫:宁夏生态移民再考察》,载《新视野》2017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