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连锁空间等级体系:伦敦市中心的例子

连锁空间等级体系:伦敦市中心的例子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14伦敦市中心零售活动内在等级体系第二个例子是一个关于人口分布更为详尽的例子。图5.15a为伦敦地区四个层次集群状况,而图5.15b则是相应的等级体系。图5.16伦敦地铁系统等级体系树状图注:a.基于严格中介中心性排序的地铁有向非循环节点(站点)图和连接(线路);b.根据中介中心性排序的杉山层级图。

连锁空间等级体系:伦敦市中心的例子

在介绍最后一个模型前,我们将首先观察取不同阈值时的空间活动,从而了解等级是如何产生的,因为在最后一个模型中,我们将回归理论,并基于中心地理论,总结等级体系遵循的位序-规模法则。如果空间活动的密度各不相同,我们就可以设置不同的密度阈值,绘制活动结构图,由此产生的等级体系就是一个基于强度的等级体系。事实上,在之前的模型当中,我们就已经绘制了不同阈值水平的模式图,例如在图5.8中,我们就是通过设置不同强度阈值来确定等级体系的。这种方式适用于很多空间体系。我们的第一个例子就是要确定伦敦地区零售活动的等级体系,其中零售活动强度指数为几个单独指标的线性加权和,每个指标都根据地区邮政编码归一化。在一定的规模下,这个指数就代表平均分辨率为50米左右的零售活动(Thurstain-Goodwin and Batty,2002)。根据这些数据,我们插入了一个平面,并将平面切分成5个不同的层次,从而绘制出了图5.14中的零售活动强度等级体系。这是一个内嵌的等级体系,类似于从图5.8和图5.12人口分布中提取的等级体系。目前的分析并没有得出一个详细的交流模式图,即连接消费者与零售活动的空间移动模式图。不过,零售活动模式图和我们之前的分布图是一致的,也是一种位序-规模分布图。

图5.14 伦敦市中心零售活动内在等级体系

第二个例子是一个关于人口分布更为详尽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设置不同的密度阈值来确定城市边界。当我们降低阈值时,就会有更多的人口聚集在不断发展的城市群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看到城市如何从小小的核心区发展起来。在图5.15中,我们以大伦敦地区为例,最初设置的密度阈值是每公顷人口大于或等于70人(即每平方千米人口大于或等于7 000人),然后我们将阈值降低为50人每公顷,14人每公顷,最后是5人每公顷,这样我们就可以绘制出一个四重等级体系。每个阶段都会有更多的人口出现,加入已有的集群,每个集群又不断加入更大的片区,这样我们就把新出现的集群与上一个等级层次联系起来了。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个新出现的地区就会被自动纳入不断发展的等级体系中。如果新地区与现有的两个集群距离相等,我们就把它纳入较大的集群。如果新地区与多个集群距离相等,这个例子并不涉及这种情况,不过如果存在这样的状况,那么新地区就将随机加入一个集群。图5.15a为伦敦地区四个层次集群状况,而图5.15b则是相应的等级体系。显然,如果我们继续降低密度阈值,每个基层人口单元都会被纳入这个体系。而且,从密度(即分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开始,每个分区都将被加入前一个集群,从而形成一个多层级的等级体系。其中,层级数就取决于分区的数量。在这个地区,总共有1 500个这样的分区单元,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这个地区的城市体系有多么复杂。

图5.15 大伦敦地区外在人口等级体系(www.xing528.com)

注:a.四级密度变化(黑色,70;深灰,50;中灰,14;浅灰,5);b.补足的四个层级。

在第三个例子中,我们收集了大伦敦地区地铁网各站点的流量数据,在第3章的图3.11中,我们曾用这些数据来说明中心性的问题。图5.16a是由每对站点中介中心性排序形成的有向图。整个等级体系是以最简单的方式建构起来的。首先,根据中心性将站点(即节点)从高到低排序。而后,将高位序站点与下一个层级里中心值最高的相邻站点连接。如果不存在这样的站点,则选择中心值第二高的下一个站点,以此类推。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等级体系,而且在每个层级,我们都会回顾之前连接过的高中心值站点,并据此将站点与最高值的节点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没有循环的树状结构。对于这样的结构,我们可以使用杉山绘图算法来解读(Sugiyama、Tagawa and Toda,1981)。图5.16b就是由此产生的非循环等级体系图。

图5.16 伦敦地铁系统等级体系树状图

注:a.基于严格中介中心性排序的地铁有向非循环节点(站点)图和连接(线路);b.根据中介中心性排序的杉山层级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