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中心空间设计及噪声地图

城市中心空间设计及噪声地图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3沿街界面开口调整策略示意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结合前文香铺营小区的实际案例,本书研究对街区沿街建筑空间进行调整,并运用软件模拟对比分析界面开口空间调整对街区声环境的影响。作为案例的香铺营小区在街区沿街空间处理上存在问题,组团单元的斜向建筑形体使得沿街开口正对组团内部空间,组团内部空间受此影响声压级较高,在模拟研究中对沿街空间的调整主要通过组团建筑形体的调整实现。

城市中心空间设计及噪声地图

1)布置连续的沿街界面

前文研究中发现街区平均声压级与街区围合度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围合度越高的街区其平均声压级相对来说越低。而沿街建筑界面与围合度紧密相关,高于6 m的连续建筑界面能起到声屏障的作用,有效地阻挡外部的交通噪声的进入,因此该策略要求在保证街区空间职能的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沿街界面的连续性,从而阻挡尽可能多的外部噪声。

该策略在较多类型的街区中都有应用,在行列式的街区建筑布局中,在列的方向上会存在较大的空隙,因此在列的方向布置垂直方向的裙房,形成封闭的沿街界面,能大量减少街区内部的直达声;在点式高层布局的散点式街区模式下,布局分散的高层间会形成暴露于交通噪声下的沿街开口,在此情况下适当地延长沿街方向的裙房界面,能对内部的声环境有明显的优化效果。图5-2为连续沿街界面策略示意图

图5-2 连续沿街界面策略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2)消解界面开口空间的影响

连续的沿街界面是街区声环境优化的最优解,然而最优的声环境并不一定能符合中心区街区的空间职能需求,由于建筑间距要求、街区出入口的布置等因素,中心区的空间使用特点决定了各类沿街界面的开口的存在,开口的存在会引入外部交通噪声的直达声。该策略的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最大限度地消解这些开口空间对街区内部的影响。具体的策略包括利用建筑的交错排列来缩减开口空间(图5-3),以及将大型开口设置在外部噪声相对较弱的街区侧面等。前文高围合组团式街区中的香铺营小区案例是一个反例,街区有着较高的围合度与空间层次,然而沿街的开口设置却使得大量交通噪声直达声进入组团内部,使得组团内的受影响区域声压级数值相比高了15 dB左右。(www.xing528.com)

图5-3 沿街界面开口调整策略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结合前文香铺营小区的实际案例,本书研究对街区沿街建筑空间进行调整,并运用软件模拟对比分析界面开口空间调整对街区声环境的影响。作为案例的香铺营小区在街区沿街空间处理上存在问题,组团单元的斜向建筑形体使得沿街开口正对组团内部空间,组团内部空间受此影响声压级较高,在模拟研究中对沿街空间的调整主要通过组团建筑形体的调整实现。图5-4显示了街区西侧主要道路沿街空间调整前后的建筑形体,将沿街建筑转角处的斜向体量调整为正交体量,从而将沿街的开口长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图5-4显示了两种形态模式下的街区声环境等值线图,从街区总体的数值统计来看,街区空间平均声压级(Lavg)降低了1 dB左右,街区空间背景声压级(L90)变化较小,而表示高峰与中间值的L10与L50分别减小了0.8 dB与0.5 dB,说明形体调整对沿街空间的声压级变化影响较大。从具体空间来看,沿街空间的调整主要影响了沿街组团内部空间的声压级分布,在沿街组团内部的测点A、B位于沿街开口空间的影响范围内,在形体调整前读取的声压级数据为50 dB左右,在形体调整后测点位置的声压级数据为34.5 dB,相比降低了15 dB,调整后组团内空间的声压级分布均匀,受道路交通直达声的影响变小。从模拟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街区沿街开口空间的设计会影响整个街区的声环境质量,对街区沿街空间开口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小街区内部噪声,优化街区声环境。

图5-4 沿街开口案例街区香铺营小区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