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3D噪声地图与空间形态优化设计

城市3D噪声地图与空间形态优化设计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度是反映街区空间形体垂直面分布的空间指标,按种类还可分为平均高度、基准高度、最高高度几类,高度的单因子分析是研究街区整体建筑高度的变化对街区噪声环境的影响。由于城市中心区开发强度普遍较高,低强度开发街区及低层建筑数量不多,因而在中心区声环境的研究中,街区高度指标对街区声环境水平的影响不大。

城市3D噪声地图与空间形态优化设计

高度是反映街区空间形体垂直面分布的空间指标,按种类还可分为平均高度、基准高度、最高高度几类,高度的单因子分析是研究街区整体建筑高度的变化对街区噪声环境的影响。由于密度的变化对街区噪声环境有明显的影响,在研究高度变化的时候需要在保持街区建筑的密度及水平面形态不变的基础上改变街区高度,观察高度变化与平均声压级的变化关系。

图2-3显示了研究高度因子时设置的理想街区模式,平面布局上避免特殊形态的影响,采用均质的5×5网格的体块布局,街区密度为25%不变,每个理想模型内各建筑保持统一高度,避免高低错落的形态产生的干扰,高度变化从3 m到40 m,其中分五个等级,分别为3 m、6 m、12 m、20 m、40 m。

图2-3 平均高度因子模拟街区模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表2-2、图2-4显示了街区高度变化与街区平均声压级变化趋势的相互关系,随着高度从3 m至40 m,街区平均声压级由64.59 dB降至62.86 dB,从总体上可以看出街区高度与街区平均噪声表现出微小的负相关性,图表数据在两个区间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第一个区间为高度3 m至12 m的区间,在该区间内,随着街区平均高度的增长,平均噪声的变化较为显著,在9 m的高度区间内街区平均声压级下降了1.64 dB;第二个区间为12 m至40 m,在该区间内,街区平均声压级的变化不明显,在28 m的高度区间内,街区平均噪声下降了仅仅0.09 dB,影响作用并不显著。结合整个曲线的变化,可以得出街区高度对噪声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先显著后平缓的趋势。

表2-2 高度因子街区噪声模拟数据表(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2-4 高度因子与噪声分布折线关系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结合对模拟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街区高度的变化确实能影响到城市噪声向街区内的传播进程,但是对人群活动层面的影响取决于具体高度。这是因为在低层建筑的高度区间内,外部噪声在向内传播过程中与建筑围合界面造成的声波反射、绕射等现象对人群活动高度的噪声环境可以造成影响,因而少量的高度变化能影响人群活动水平面的噪声环境。而当街区建筑高度整体提升后,从剖面噪声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声波与建筑界面的相互作用仍然存在,但是更多发生在建筑屋顶层面,而人群主要活动的地表水平面噪声环境已趋于稳定,几乎不受街区建筑高度变化的影响。由于城市中心区开发强度普遍较高,低强度开发街区及低层建筑数量不多,因而在中心区声环境的研究中,街区高度指标对街区声环境水平的影响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